雖然上游存在人為惜售行為,滬膠展開一波強勁反彈,但無奈中下游輪胎產業疲軟,期價沖高遇阻。筆者預計,滬膠后市難以樂觀。
產膠國利多措施力度有限
10月10日,包括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在內的主要橡膠生產企業聚首商議后,宣布將不會以低于目前150美分/千克的價格出售橡膠。由于上述產膠國的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的70%以上,因此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抑制橡膠價格下跌的重要措施。
泰國全國橡膠政策委員會批準了一項從10月22日起的橡膠收購計劃,將斥資200億泰銖來建立庫存。另外100億泰銖將發放給各橡膠組織,用來收購橡膠。不過,未明確具體何時收購橡膠。
分析認為,上述利多措施力度有限,其能暫時減緩膠價跌勢,卻不足以推動膠價大幅上漲。
輪胎企業對外突圍受沖擊
目前國內輪胎出口量占總產量的43.3%,其中子午胎出口量占其產量的44.29%,斜交胎出口量占其產量的35.11%。在出口產品中,50%以上出口到歐美市場,其中美國占中國輪胎總出口的份額約為30%。中國很多中小輪胎企業以出口為生,而美國又是中國輪胎出口大國,因此,此次雙反將導致大批中小型企業出口業務面臨困境。
資料顯示,201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輪胎5080萬條,且這些輪胎多為中低檔產品。中國輪胎業由于小企業數量眾多,出口競爭激烈,同國外大企業相比,議價能力較弱,導致輪胎企業之間產生價格大戰。
在輪胎企業由于美國雙反措施而轉向其他市場之際,又遭遇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種種限制。印度不但對中國產公共汽車和卡車子午線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而且對中國產客車和卡車斜交輪胎發起了反傾銷調查;巴西對中國產自行車、小汽車、大客車和卡車等產品用的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埃及對自中國進口的卡車和大客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哥倫比亞對中國產大客車和貨運機動車輪胎做出反傾銷終裁;歐亞經濟委員會(俄、白、哈關稅同盟)立案對中國卡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輪胎企業對外突圍受到限制。
綜上所述,滬膠市場利多措施不足以推動期價上行,在輪胎產業疲弱的影響下,主力1501合約不排除測試12000元/噸及前低支撐的可能性。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