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美國商務部正在緊鑼密鼓地對中國制造的乘用車輪胎和輕型卡車輪胎展開“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美國曾經對中國制造的輪胎“特保”案。“雙反”和“特保”,哪一個危害更大?
“特保”是“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美國專門為中國輪胎炮制的所謂特保案源于美 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在2009年4月20日的申請。2009年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建議,在已有進口關稅(3.4%至 4%)的基礎上,對中國乘用車輪胎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三年分別加征稅率不等的特別關稅。
同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實施限制關稅,為期三年,第一年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征35%關稅,第二年加征30%關稅,第三年加征25%關稅。中國就這起“輪胎特保案”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美國。
2010年12月13日,世界貿易組織駁回中國對美國向中國乘用車輪胎和輕卡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的申訴。2011年9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敗訴。有關專家指出:“美國一手炮制的輪胎特保案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的國際貿易爭端案例。”
“特保”實施之前,中國輪胎產量的三分之一出口至美國市場,占美國市場消費量的17%。美國“特保”導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輪胎數量一度下降超過60%,直接造成中國輪胎產業12%的產能過剩。因此,中國近10萬人失去就業機會。
美國有多家輪胎企業在中國建有獨資企業或合資企業,所產輪胎占中國出口至美國輪胎的三分之二。美國限制進口中 國輪胎,直接給這些美資企業造成損失。美國為所謂保護“5000個就業崗位”對中國輪胎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僅僅限制了中國輪胎向美國出口,卻沒有阻止其 他國家輪胎向美國銷售,沒有提升美國輪胎行業就業人數,反而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損害了美國國內消費者利益。
“特保”導致美國輪胎市場平均價格上漲10%至20%。美國知名研究機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專題報告披露:“實施特保措施3年,美國輪胎行業僅新增就業崗位1200個,美國消費者額外支出費用超過11億美元,美國零售業為此損失3700多個就業崗位。”
2012年美國“輪胎特保案”到期失效后,中國對美國出口輪胎數量大幅反彈。201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輪胎數量達5080萬條。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出口至美國輪胎數量同比增長24.6%。
2014年8月6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這次‘雙反’最突出的特點是時間 長。輪胎特保案3年高關稅到期就結束了,‘雙反’5年一次復審。此前的非公路用輪胎‘雙反’案就是典型例證,從2007年立案至今已經長達7年之久。”另 外,美國這次“雙反”還有兩大特點:涉案金額大。輪胎特保案涉案金額21億美元。這次“雙反”涉案金額是33億多美元。這是中國輪胎行業遭受經濟損失最大 的一次國際貿易摩擦。制裁力度大。輪胎特保案最高加征關稅稅率是35%。美國這次“雙反”申請者指控的傾銷幅度高達60.15%,補貼幅度為 25.73%,前所未有。
記者調查得知,從美國“雙反”消息傳出至今,來自美國的輪胎訂單不斷減少。如果美國對中國輪胎“雙反”案成 立,那么,中國涉案產品根本無法出口至美國,中國相當一批輪胎品牌將永遠消失在美國市場,將影響中國輪胎產業近百萬名工人就業。更加令人擔憂的是,美國 “雙反”很可能產生連鎖反應。比如,前不久,中國遭遇光伏“雙反”,美國牽頭,歐盟、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緊隨其后,紛紛效仿。又比如,歐盟執行 “輪胎標簽法”,中東不少國家如法炮制,在2013年對中國輪胎產品設置環保、噪聲等門檻。中國不少中小輪胎企業憑僥幸心理,堅持低價競爭策略,放棄美國 市場,躲避“雙反”打擊,試圖依托新興市場尋求長治久安,卻忽略了美國“雙反”引起連鎖反應的可能性。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美國這次“雙反”得逞,那么, 其損人不利己的程度將遠遠超過“特保”。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