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伊始,中國乘用車市 場迎來開門紅,整體銷量以兩位數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開年首月,乘用車市場同比增長遠高于汽車整體市場同比4.4%的增幅,銷量達到172.22萬輛, 同比增長11.2%。其中,前十企業市場集中度提升,達62.7%,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這些企業按銷量高低排列依次是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北京現代、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日產、長安汽車、長安福特、神龍汽車、東風悅達起亞,其中多家車企的銷量創造新紀錄。
上海大眾領跑
東風日產微降
雖然1月份各車企成績斐然,但也出現了不同以往的微妙變化。相比以往乘用車排名前十車企銷量相互糾纏的局面,南北大眾、上海通用三家企業今年1 月銷量差距明顯。上海大眾今年1月以近20萬輛的單月銷量排名榜首,也創造了上海大眾成立30年來歷史月度新高,高出排名第二的上海通用2.8萬輛,且 24.8%的同比增幅在三家企業中最高。
去年同期銷量最高的上海通用排名第二位,今年1月銷量同比僅增6.4%至17.18萬輛,高出一汽-大眾1萬余輛。一汽-大眾則增長14%至16.03萬輛,落后于前兩家企業。北京現代去年1月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今年1月銷量再攀新高,實現11.52萬輛,保持在第四位,銷量同比增長6.8%。
上汽通用五菱憑借五菱宏光銷 量的支持,整體銷量實現9.01萬輛,排名躍至第五位,這也是其在乘用車市場中首次進入前五,同時,其銷量同比激增64.5%,在前十企業中增長最快。長 安汽車是前十企業中唯一的中國品牌企業,今年1月銷量同比增長28.1%至7.23萬輛,排名第七位。而東風日產銷量在去年第四季度持續強勁復蘇之后,今 年1月銷量同比微降0.8%至7.56萬輛,是前十企業中銷量唯一下跌企業。
自主份額再降
長安超過長城
與合資企業的欣欣向榮相比,中國品牌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今年1月,包括合資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共計58.14萬輛,比去年 同期的57.40萬輛僅微增1.3%,增速遠低于乘用車市場平均水平;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由37.1%降至33.9%,下降3.2%。
在自主品牌主要的乘用車企中,多數企業銷量出現下跌走勢。蓋世汽車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前十企業依次是上汽通用五菱、長安、長城、奇瑞、比亞迪、吉利、東風柳汽、江淮、上海汽車和華晨,其中,僅三家企業銷量增長,七家銷量下滑。去年奪得自主“老大”的上汽通用五菱,今年1月銷量實現9.01萬輛,穩超其他企業排名榜首,并且其銷量同比增長64.5%。排名第二的并非去年全整年銷量第二的長城,而是長安,在新車銷量的發力下,長安汽車今年1月同比增長27.9%至7.23萬輛,超過長城汽車。
1月份銷量跌幅最高的是去年表現上佳的吉利,1月銷量大跌至3.34萬輛。其銷量較低且大幅下跌的原因除了農歷新年假期造成的季節性因素影響外,還受其集團正在進行的營銷系統改革以及1月為傳統出口銷售淡季影響有關。
奇瑞和比亞迪銷量則分別也有20.6%和35.7%的下滑,實現4.38萬輛和3.59萬輛。這兩家企業旗下車型中,除了新車以外,絕大部分車型銷量均驟降。而長城銷量5.07萬輛,同比略降3.3%。江淮汽車、上海汽車和華晨汽車今年1月銷量也低于去年同期。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