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安廳26日通報一起銷售偽劣輪胎大案。輪胎制造企業把經檢測出不合格的輪胎,進行割標處理,賣給當地的輪胎銷售大戶。經銷商再通過合格輪胎銷售網絡賣給全國各地,最后銷售給各地的中巴車主、農用車主、工程車主,給交通運輸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據通報,2013年5月29日,江西省星子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聯合星子縣工商局在工作中發現,犯罪嫌疑人李某在該縣經營輪胎店十幾年,從2010年開始,多次從山東招遠、山東文登、山東榮城、浙江杭州等地購進大量不合格輪胎,冒充合格輪胎銷售給當地的客運中巴車、農用車、工程車,涉案價值巨大。
警方查獲嫌疑人經營的一輪胎店內有被割標、磨標,標明“廢品”和“不能作輪胎使用”的17個型號的輪胎176條。
經偵查,江西警方通過收集嫌疑人李某的通訊和物流信息,并調取了李某的銀行交易明細,發現了李某與上線的交易記錄及貨運記錄。
結合偵查情況,警方梳理出山東省招遠市李某銷售割標某品牌輪胎、山東省威海市張某和山東省文登市楊某銷售磨標某品牌輪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馬某和浙江杭州樓某銷售磨標某品牌輪胎的信息。目前,山東、黑龍江、浙江警方均已收網。
據江西警方介紹,因天然膠等原材料價格很高,輪胎生產企業雖然發現產品質量有問題,但認為不合格輪胎還有使用價值而不按規定報廢。為避免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發生銷售糾紛,廠家往往采取割除商標、不理賠的辦法,割(磨)標低價銷售。
警方認為,上述不合格輪胎本應報廢銷毀。廠家及輪胎銷售商為了謀取暴利,使不合格輪胎流入合格輪胎銷售網絡,并被當做合格輪胎大量銷售,嚴重沖擊了輪胎市場的正常銷售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根本利益,給交通運輸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