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上講,我們國內的輪胎質量并不比國際品牌的差,可為什么國內消費者就是不認可呢?”諸如此類的疑問頻繁被企業提出。不可否認,前些年輪胎這個行業的飛速發展的確吸引了一批行業外企求掙快錢的投資者進入,伴隨著爆發式增長的需求,各種大小輪胎企業一擁而上,迅速讓整個行業利潤率大大下滑。更重要的是,這種慘烈的價格戰馬上擴散到以出口為主的海外市場,中國輪胎已成為廉價品、劣質貨的代名詞。此種形勢下,國內輪胎企業欲轉型國內市場,這種負面的形象難免成為最大的市場阻力。
正是趁著這種高速增長、泥沙俱下的形勢,國際輪胎品牌長驅直入,在國內市場建立了廣泛的渠道,當國內品牌想要回歸國內時卻發現,整個市場已是外資品牌的天下,留給自主品牌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備用胎市場和配套市場,而且外資品牌常常對輪胎供貨商肆意壓款,并憑借品牌優勢大打高端、品質牌,擠壓國內輪胎企業生存空間。
困難并不等于不做。其實,輪胎自主品牌中的領軍企業一直高度關注行業最新的技術動態,每上一個項目都經過嚴密的市場論證,所用裝備都是引進國際最先進最一流的,甚至將整個技術團隊一塊“買過來”,在這種優質資源聚合下做出的輪胎自然經得起檢驗。
不少輪胎企業負責人甚至告訴記者,現在國內這些外資品牌賣的輪胎不少都是國內企業生產。因此,轉型國內是輪胎業迫在眉睫的戰略。當然,這需要輪胎企業以更負責任的態度生產產品,也需要國家監管部門的嚴格把關,更需要公眾對自主輪胎品牌重建信心。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