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早盤,國內輪胎企業股票集體發力上攻,當日收盤時,賽輪股份、風神股份、青島雙星和黔輪胎A等主要輪胎個股錄得3%—9%不等的漲幅,雙錢輪胎則全天封于漲停板。
有市場人士認為,輪胎股的上漲可能是受前一交易日汽車股集體走強的帶動。19日,工信部公布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型目錄,市場對國產汽車產銷預期樂觀,使得當日國內汽車板塊表現強勁,并由此激發對輪胎等配套產品市場前景的想象空間。
“輪胎股上漲從直觀看是源于公司盈利預期的增長,背后主因其實是天然橡膠原料價格的大幅下降。”中國國際期貨分析師陳章柱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盡管與2011年天膠價格幾乎折半的情況相比,2012年膠價起伏較小,但最高和最低點之間的差價也有近萬元每噸。在天膠原料價格回落過程中,輪胎企業也面臨了來自終端消費價格下調的壓力,但消費價格的下調幅度遠小于原料價格跌幅。價格傳導過程存在的時滯,必然會令輪胎企業從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日輪胎股集體上漲的同時,包括海膠股份、回天膠業、中化國際等天膠上游原料加工企業的股票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漲幅。一位資深行業人士指出,在上下游賺得盆滿缽滿之時,中間貿易環節卻依然未能脫困。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中間貿易商的虧損補貼了產業鏈上下游環節。”該行業人士表示,在經歷過2009—2011年的行業大起大落后,下游輪胎企業的原料采購方式趨于謹慎,很多時候都是與產品訂單掛鉤,形成了輪胎企業常備庫存向中間貿易環節轉移的局面,貿易商承擔起天膠價格起伏的風險。2011年天膠價格自高點回落后,中間貿易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落后的經營思維也讓中間貿易商承擔了很大壓力。”陳章柱表示,2001—2011年,天膠市場經歷了一輪大牛市,即便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膠價跳水,短時間內也得以快速回升,這讓不少貿易商養成了“逢低就買”的習慣。但在眼下國內宏觀經濟增速趨于放緩,大宗商品整體調整的背景下,天膠市場價格也一路走低,貿易環節“牛市不止”的慣性思維使其原料庫存越來越高,這替上游原料生產環節承擔了壓力。
對此,有行業人士表示,天膠產業鏈條利潤需要再平衡,否則中間貿易環節積累的風險會向上下游傳導,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條價格傳導機制失衡,使得產業生態惡化。對于眼下的中間貿易環節來說,其所受到的沖擊也正是行業內部整合的契機,唯有此才能逐步擺脫困境。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