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2三角杯創意輪胎攝影大賽在北京落幕。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受邀擔任評委,并接受了輪胎世界網的專訪。
產能失控誰之過
記者:2000年以來,國內輪胎業發展很快,然而這也導致了產能過剩等問題。國家對這方面是否有一些引導措施?
蔡為民:就此問題,輪胎分會曾專門向中橡協、工信部反映,希望研究如何引導產業發展,避免產能過剩。2009年,工信部開始制定《輪胎產業政策》,經過1年多時間的調查、修改,最終實施該政策。
這也是建國以來,中國輪胎產業第一次由國家部門發布產業政策,使產業發展有政策可依。
記者:有人說,《輪胎產業政策》并沒有起到大的引導作用,您對此怎么看?
蔡為民:確實存在這個現象,但也要分兩方面看。首先,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產業政策實際上起到了作用,這表現在:發展子午胎,限制斜交胎,再到后來是淘汰斜交胎。國內子午胎開始是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長,近兩三年的年增長率達到5%-8%。反過來,斜交胎產能一直在逐年下降、萎縮,每年的下降比例在3%-5%。
其次,在行業產能控制方面,該政策雖然設立了門檻,但門檻不夠高,對產能的控制確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記者:您覺得輪胎業產能難以控制的原因是什么?
蔡為民: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企業本身想用擴大規模來提高經濟效益;第二點是根本問題,當地政府推波助瀾,搞項目,要政績。所以,我認為,要控制新項目的上馬、審批,關鍵在于地方政府。
按照產業政策,原則上是不批新的輪胎制造項目,不過對技術改造項目、搬遷項目等是贊成的。
標準落后是“行業之痛”
記者:據了解,輪胎行業的國家標準已經多年沒修訂過了,這是為何?
蔡為民:企業的標準為適應市場一直在變,但是國家標準想變動卻很難。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觀念意識上,國內沒有很好地跟上國際市場;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會考慮成本問題,組織起草新標準及修改等都需要開銷。
國內輪胎業有個說法:“企業標準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國家標準低于世界標準。”這讓大家都很無奈,但卻是事實。現在各部門、行業協會及企業都在努力,慢慢改善這一現狀。
2013年形勢會“更好一些”
記者:您怎么看待2013年中國輪胎業的發展形勢?
蔡為民:我覺得今年輪胎業的情況不會比2012年差,這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2012年國家經濟增長率是7.8%,而今年預測可達到8%-8.2%,國內經濟形勢向好;其次,國外經濟形勢盡管不是很好,但肯定會好于上年,這主要歸功于歐洲經濟形勢好轉,美國奧巴馬新上任后,也很可能會采取相應措施;第三,國內汽車業今年的產銷增長率預計可達6%-8%,比上年高很多。
總之,2012年比2011年輪胎業的形勢“好一些”,而2013年則比2012年的形勢要“更好一些”。
“綠色”強制標準短期難出臺
記者:去年輪胎業的出口形勢不是特別好,預計今年會怎么樣?
蔡為民:去年的出口形勢確實不好,年初預計增長率可達10%,但最終只增加了6.2%。今年輪胎業的出口壓力依然很大,主要是來自歐洲市場的壓力。歐盟“標簽法”的實施,使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不達標,極大影響了中國輪胎的出口。
記者:中國企業該如何做,來應對您所談到的出口壁壘?
蔡為民: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在于企業要提高產品質量,從產品原材料方面抓起,嚴格按照歐盟“標簽法”的要求進行配方生產,不能為降低成本就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這樣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對整個中國輪胎業的出口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各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的標準要求生產輪胎,并一步步實現綠色環保。在這方面,輪胎業現在還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但未來肯定會出臺,只是短時間內比較困難。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