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飛馳在蒙特利爾賽道的倍耐力(微博)P Zero紅色超軟胎和黃色軟胎,創造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本周末,倍耐力攜全新配方的兩款同類型輪胎將再戰蒙特利爾。與兩周前落幕的摩納哥大獎賽相比,P Zero紅色超軟胎和黃色軟胎將面臨截然不同的挑戰。蒙特利爾賽道又稱“維倫紐夫賽道”,由半專用賽道、半街道賽道組成。雖然與蒙特卡洛賽道一樣是一條臨時性賽道,但蒙特利爾賽道的速度更快,因此輪胎磨損也更高。蒙特利爾的天氣狀況通常陰晴不定,Cinturato綠色濕地胎和藍色雨胎將機會在此亮相:這就讓加拿大大獎賽變得撲朔迷離、難以預測,有可能產生更多的進站次數、更多的意外事件以及更頻繁的安全車出動。
F1加拿大站
作為一條半永久性賽道,蒙特利爾賽道并不經常使用,因此本周末這里將經歷一場高速演化;而隨著比賽進行中不斷增多的輪胎脫膠,圈速也將快速提升。大力制動區域(在整個賽季,蒙特利爾是對制動性能要求最嚴苛的賽道)以及經過低速和中速彎道所需的牽引力都對輪胎提出了高要求,對后輪尤其如此。整體來說,路面相當平滑,很容易導致賽車打滑,而這又將進一步增加輪胎磨損。因此,可以說掌握了輪胎,就掌握了加拿大站。此外,蒙特利爾賽道自身的特點又使得長距離賽程的可能性為零,曾在摩納哥站稱雄的一停戰略在此無法施展。在這條全長4.361公里的賽道上,超車是有機會的,但同時伴隨著風險,因為賽道邊線通常很臟亂。上個賽季,在邁凱輪車隊的簡森·巴頓戲劇性奪冠(他曾進站六次,包括一次通過維修區的處罰)之前,賽事曾一度因暴雨暫停了近兩個小時。這個賽季,如果賽道干爽,進站次數將大大減少;盡管如此,輪胎策略仍然會成為左右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
倍耐力賽事運動總監Paul Hembery表示:“從摩納哥到加拿大,我們將見證本賽季最為精彩的兩場比賽。作為一條難得的賽道,蒙特利爾正是上演極速較量的絕佳場地。在蒙特卡洛這條最慢速賽道上,即使超軟胎也能完成較長賽程,但同時因受低速所限,輪胎沒能完全跑起來;現在到了加拿大,軟胎和超軟胎將有可能充分展現各自的特性。通常來說,輪胎將在加拿大大獎賽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雨天尤其如此。上個賽季的加拿大大獎賽中,正是因為在合適時機選用了合適的輪胎,六次進站的簡森·巴頓榮譽登頂。不過,那場比賽極富戲劇性,不能當作范例來參考;也就是說在加拿大,超軟胎還沒有經歷正常狀況下的比賽。因此,對各個車隊來說,若想全面掌握超軟胎,尤其是在馬力全開的狀況下超軟胎的表現,自由練習將至關重要。我們認為這個周日,我們將看到不同的策略運用,為了能應對各種可能性,車隊將采取不同的進站策略。”
路特斯車手基米·萊科寧說:“蒙特利爾賽道充滿了挑戰,在這里,抓地力變幻不定,難以掌握。賽道表面也不盡相同,因此良好的賽車調校和對輪胎應付各種路面狀況的信心很關鍵。近年來,我們在加拿大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天氣狀況,而對本賽季來說,賽道和輪胎溫度似乎會成為有意思的挑戰。蒙特利爾賽道沒有高速彎道,這就意味著輪胎必須在制動狀況下運轉,提供牽引力。車手必須保證賽車在制動狀態下運轉良好,避免輪胎造成過度停頓。“
“就輪胎而言,我覺得今年的倍耐力表現不錯。我與技師們通力合作,制定最佳策略。有時,我們選對了策略,比如在巴林站;有時,我們棋差一招,比如在上海站。中國大獎賽和巴林排位賽之后,人們可能開始覺得我們很蠢,總是搞砸。但是,從比賽中可以看出,我們之所以如此的原由。。在中國大獎賽,我們已無限接近領獎臺;而在巴林大獎賽,我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輪胎是賽事的一部分,在輪胎面前,人人平等。”
倍耐力試車手Jaime Alguersuari表示:“蒙特利爾是一個奇妙的賽道,去年我在這里跑完了一場很棒的比賽,從維修站沖出,以第8名收尾。輪胎是關鍵性因素——在直道上,車手需要的下壓力很低,以此獲得高速度,由此可見,重點在機械抓地力而非氣動抓地力。此外,考慮到賽道本身的特點,我預計本周末我們將看到大量的滑行場景;與此同時,輪胎損耗也將加大。超軟胎加軟胎是應對蒙特利爾賽道的絕佳組合——氣溫通常都很低,抓地力也很低。所以說,照顧好后輪相當重要。當然,如果車手能選對策略,跑對方向,將會占據優勢——畢竟在蒙特利爾賽道,超車機會是有的,我也期待著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比賽在此上演。“
輪胎技術說明:
車手們在加拿大賽道因輪胎會受到許多處罰,他們利用路肩來保持正確的比賽路線,尤其是在最后一個彎道處。當車速達到130公里/小時左右,車胎受路肩影響很大。
和F1的大部分賽道相比,蒙特利爾賽道非常顛簸。因此,獲取牽引力更是難上加難,這也加拿大站的最大挑戰之一。由于后輪將承受最多壓力,車手必須非常小心,避免后胎打滑,這也是造成車胎磨損的主要原因。
蒙特利爾賽道的進站賽道與眾不同。賽道表面由瀝青和混凝土組成,兩種材料的摩擦系數不同,這自然影響了輪胎脫膠量及抓地力。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