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買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愛車美容,這時,陷阱就出現了……
“倘若不是看到前些日子媒體曝光煙臺商販往大蝦中注入“膨脹水”、福爾馬林等有害人體的保鮮、膨大劑問題;倘若不是家庭變故,讓我覺得人生苦短,我可能還沒有勇氣站出來揭開這一黑幕”,南郊一家汽車美容店的張經理強調,盡管自己不坑顧客,但看到同行肆無忌憚地宰客,實在是看不過去,于是,采訪就從買車開始。
4S店的銷售員在美容店提成30%
買車,消費者往往是外行,張經理說,多數人買車時往往最信任銷售員,而銷售員正好抓住這一點,與汽車美容店達成“君子協定”:將車主介紹到美容店,給新車美容完畢后,最后按照營業額的30%提成,試想,倘若一輛車從頭到尾整個遍,以4000元計,車主就多花了1200元冤枉錢,而這1200元是銷售員個人白得,比賣車掙得多。
張經理估計,并不是每個車主都上當,但錯略計算,10輛新車中起碼有6輛被銷售員“忽悠”進了美容店,一月下來,銷售員的提成可想而知。
據了解,最初給銷售員提成的是煙臺兩家規模較大的美容店,近年以來,又有一家新開的店加入戰團,為了競爭,新開的店竟然給銷售員開出了35%-40%的提成優惠。
4S店PK美容店:價格相差懸殊
張經理說,以上情況發生在自己沒有美容業務的4S店,而自己擁有美容業務的4S店宰客更狠。
為驗證張經理所說,記者走訪了南郊部分4S店,發現不少消費者購車后都喜歡把自己的新車用心打扮一番,什么坐墊靠枕,倒車雷達,舒適的功能的一樣都不能少——十幾萬的車都買了,還差幾千塊來裝飾嗎。所以每當一位新車主簽單,經銷店的推銷員推銷汽車用品也都很成功。有的經銷商直接就打著“送萬元禮包”、“8000元用品優惠”的旗號來吸引消費者購買。
正在一家4S店給愛車做保養的畢先生說,他今年3月份買車時在這里看中一款座套,報價1280,手感質地均還不錯,本來當時就打算買了,老婆硬是要和他一起另找地方看看,后來去三站一看,還真有一模一樣的,一問價格才480元。經老婆侃價,最后以280元的價格把這套仿羊毛的座套抱到車上。
據了解,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新車后首次在4S店添置汽車用品的價格在500元至8000元不等,平均消費約3000元。消費者最常購置的汽車用品主要是常用的防爆膜、倒車雷達、真皮座椅、防盜鎖、底盤裝甲、GPS、地毯等,部分客戶還會選擇安裝氙氣大燈以及汽車音響等產品。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如果將大部分用品選裝,即使是不對大燈和汽車音響進行改裝,一輛新車的用品價格都將在萬元以上。
相對而言,美容店的價格偏低。以同款的A6L升級導航系統為例,4S店賣3萬多,美容店為1.2萬元,因為這個系統原車不配,煙臺不少高檔車車主花了許多冤枉錢。
記者詢問了十幾位新車車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反映現在汽車用品市場價格太亂,信息不對稱,自己對汽車用品知識較為匱乏,在進行新車裝飾的時候難以決定。車友王女士告訴記者,剛買到新車時感覺車內空空蕩蕩,于是準備大肆“裝修”一番,然而走遍了汽車4S店、汽車專業美容店、汽配城等地方,看到的新車裝飾用品從款式到價格都五花八門,看上去包裝類似的用品在4S店內和汽配城的價格竟然相差近十倍,究竟該如何選擇,讓她十分茫然。
改裝,多數是唬人的
改裝汽車現在已呈現出燎原之勢,無論大車、小車、高檔車、低檔車都改得不亦樂乎。行駛在大街上,車流中的車或多或少都有改裝的痕跡,大勢所趨不改好像已跟不上潮流了。不過,就目前汽車改裝并不成熟的大環境來說,雖然有不少車改裝得相當勁爆,但是真正成熟的改裝卻不多。改裝并不是隨便找個店鋪,改個排氣管和冬菇頭,頓時就能達到馬力大增、速度飆升的預期效果。而且,如果改裝不善,反而等同于毀車。
南郊另外一家美容店的林經理說,改裝這塊,有些廣告是騙人的,片面地夸大產品的部分。比如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省油器,目前市面上的10種省油產品有9種都是騙人的。你想,一輛車設計出來,基本性能都已固定了,不可能通過外掛輔助性的部件大幅度改變原車的基本性能。類似這樣的還有輔助進氣、二次進氣等,它們實際上都不可能起到改變汽車動力的作用。而像大包圍、尾翼等,80%是好看,實際效果只有10-20%,因為這些跟材料、做工都有很大的關系。比如說大家常加的尾翼,我看到不少車的后尾翼表面都凹凸不平,這樣的尾翼根本不可能起效。再比如說,很多人認為換排氣管可提高馬力,實際上是否能提高馬力跟排氣管內部的光滑程度、焊接口的平滑與否有很大關系。很多車改裝了排氣管甚至比不裝還糟糕。
大多數車主對汽車音響很不了解,業內以次充好的現象普遍存在,一套國產喇叭進價幾十元,喊到幾百元售價比比皆是。一些廣東造的喇叭,一貼上牌子就搖身一變成了進口的。此外車主對音響的音質沒有比較,總覺得比車上原裝的好,究竟好多少,值多少錢,都是“黑洞”。
汽車音響對安裝者的技術要求十分高,不少業內操作工都是初中生,半路出家,學徒工吹成“專業技師”,其實根本不懂汽車音響改裝,真正技術過關者寥寥。更有一些操作工安裝排線不規范,造成汽車電路、內飾件損壞,破壞行車電腦、車內電器,有時甚至導致安全氣囊彈不出,或是電線短路起火。
其實,這些本來就是專業的東西,車主們無從了解。商家到底是否玩了花樣就看其是否有售后服務、誠信度有多高了。比如說火花塞吧,我們有賣80多塊的火花塞,甚至200多塊的都有。而市面上一般的就幾塊錢一個,仿冒我們這樣火花塞的賣20來塊,車主們無從辨別,從表面看,只會認為這個價差太大,反而感覺我們太狠了。
車主們要怎樣規避這里頭的貓膩呢?其實也簡單,這需要有改裝愿望的車主多跟玩改裝的、有經驗的車友交流,多比較幾家店子。
用料和工藝全憑良心
剛剛購買了汽車的吳女士想要安裝一套汽車音響,她在比較價格時吃驚地發現,同樣一品牌音響,在不同的店內報價竟然相差數倍,幾家汽車美容店詢問相同一套毛皮坐墊的報價,竟得到了最高相差千余元的不同報價。其中一位店主稱坐墊是澳大利亞進口的,一套2600元,而在不遠處的另一家美容店,這套坐墊的報價為1000元。
僅僅是價格上的差別還可理解,用料和工藝的質量更讓人擔心。
張經理說,美容店底盤防銹漆250元一罐,一般的車需要兩罐,但經銷商往往以進口材料為由要到千元以上。另外,顧客無法監督車間里的操作,根本弄不明白下了多少料。“價格還是小事,質量才是最關鍵的,再好的材料不好好做對車也是有害無益,高檔裝飾都是良心活,到底做成什么樣只有技工們明白。”
前段時間,家住萊山的趙先生為了保養愛車的容顏,挑一家看起來還挺正規的快修店花了300元做了一次車身封釉,剛做了美容的車子果然光鮮可人。店家承諾,做好后一年不用打蠟。可沒想到才過了一個多月,愛車就已是容顏暗淡,光彩不再了。趙先生和身邊有車的朋友談起此事,竟得知這樣的遭遇還不算最壞的,有些汽車美容店為了敷衍客人,用過硬的拋磨輪和含金剛砂的粗蠟進行打磨,雖然車身馬上有了亮的感覺,但由于工具和粗蠟的切削力強,很容易將車漆打薄,如再用力就會打穿車漆,露出底色。即便是在某些看似正規的汽車專業美容店里,也可能花錢卻讓愛車“毀面子”。有一些店掛著美容中心招牌,其主要目的卻是為了推銷汽車養護用品,根本沒有專業技術工人。而車主對此了解、認知不多,難以辨別質量效果,這就給不良商家帶來可乘之機。
張經理介紹,汽車美容的利潤主要來源于用料的差價及工時費。打蠟的市場價在80元~380元之間,改裝音響在500元~15000元之間。但其耗材的成本極其低,利潤一般在50%~60%,個別則高達100%以上。然而,有的商家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常常以次充好。有的非正規店甚至抱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心態,使用成本極低的假冒偽劣產品,利用擴大差價增加利潤,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