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等外電報道,1月31日,美國密歇根州參議員黛比·斯塔博諾(Debbie Stabenow)敦促白宮限制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以應對中國政府的補貼措施。
參議員要求限制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
當天,美國工會和制造業聯盟、貿易協會在國會山舉行媒體發布會稱,中國政府大量非法補貼汽車零部件產業,使得零部件出口量激增;大幅提升了美國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貿易逆差,威脅到美國汽車工人就業。黛比·斯塔博諾將中國比喻為“愛欺負人的孩子(Bully on the Block)”,并強調中國正在“持續剝奪我們的財富,我們必須予以制止。”
《汽車新聞》稱,此次舉措可能將促使美國上告至WTO,或者美國商務部開始著手調查,并可能最終向中國制造的汽車零部件加收關稅。
而一周前的1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國會發表了上任以來的第三份國情咨文,將貿易失衡歸咎于中國,并強調將設立貿易強制執行機構(Trade Enforcement Unit),限制中國等國家的不公正貿易行為。外界認為奧巴馬此舉意在為2012年大選造勢。
美方危言聳聽:中國汽車零部件將占據美國50%市場
就業政策研究所EPI(Employment Policies Institute)估計,自2001年開始,中國政府向汽車零部件行業補貼總額達275億美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
美國制造業協會(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表示,2001年以來總計價值620億美元的中國汽車零配件沖擊進入美國市場,導致美國在該領域對華貿易逆差增長了850%。僅2011年一年的逆差就將近100億美元,而美國對中國的同期出口額只有76億美元。
專門從事研究對抗不公正進口案例研究的特倫斯·斯圖爾特(Terrence Stewart)甚至指出:“如果這些(補貼)政策不被制止,到這個十年末,中國可能占據我們50%的零部件市場,吞噬數十萬美國人的就業崗位。”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主席鮑勃·金在一項聲明中聲稱,中國政府的補貼是美國汽車行業工人失業的第二大因素,僅次于來自墨西哥汽車行業的競爭。
EPI的報告顯示,盡管2009年美國政府竭力阻止汽車產業崩潰,讓美國汽車公司得到了喘息之機,但由于美國汽車制造業75%工人從事零配件制造,中國汽車零部件的涌入迫使美國工人大量失業;2000年以來,美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僅招募了6萬名員工,但卻流失了40萬人,另有160萬個工作崗位受到威脅。
外媒:一場貿易戰?
《汽車新聞》指出,2011年12月,中國政府針對美國部分車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作為美國政府限制進口從輪胎到禽肉等中國產品的制衡手段。而奧巴馬政府則在考慮是否針對中國制造的太陽能板及風電設備征收反傾銷稅,以杜絕所謂的不公正貿易。
美國制造業協會執行主席斯考特·保羅(Scott Paul)稱:“奧巴馬總統曾保證將提供公平公正的貿易環境,而今天,我們向他提供了承諾以來的第一個實踐機會。”
一名拒絕透露身份的美國貿易部官員并未承認政府將就該問題采取行動,但表示“如果我們的競爭對手未遵守規則,政府不會袖手旁觀。我們將繼續甄別并對付不公正貿易,以確保美國工人及企業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并取得成功。”
2月2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發布緊急預警,美可能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發起更多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