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在北京舉行的2011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獲悉,業界千呼萬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仍未能出爐,原因在于需要再度修改,不過最近國務院有望對該規劃進行開會審議。記者了解到,業內紛紛希望國家相關政策導向能日漸清晰,目前不少汽車企業已經紛紛加快了“先行先試”的步伐。
規劃反復修改
新能源汽車被視作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作為行業戰略規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經過了兩年的準備卻仍未出臺,發展路線、產業補貼規模也一直成謎。
出席上述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昨日透露,最近國務院再次進行開會審議,《規劃》還要再修改。記者了解到,該規劃草案自從2010年6月被曝光以來,“即將出臺”、“被退回修訂”、“年底一定出臺”的消息不絕于耳。去年夏天《規劃》修訂稿基本完成,然而在最后關頭仍然沒能通過審批,反復研究凸顯出最高決策機關的慎重。有消息稱,《規劃》將在今年“兩會”前再度提交國務院常務會審議。
昨天,一位車企權威人士告訴本報,他所能接觸到的最新一版《規劃》是去年10月修訂完成的,由工信部上報國務院審批。據其引述,《規劃》在“基本原則”一節提出的發展路線是:“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以快速降低汽車燃料消耗量為目標,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
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來國家已經累計投入20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不過,上述人士說:“在這個版本的《規劃》中,并沒有提及未來具體投入多少資金,但是重申對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給予補貼。”
近年開始從數碼鋰電產品向汽車動力能源轉型的精進能源有限公司,其總裁陳光森告訴本報,業內很希望規劃盡快出臺。楊裕生昨日建議,希望能建立20億元動力電池重大專項基金,扶持“民族汽車工業”。
“我們要承認電動車技術和國外有差距,其中首先是電池有差距,安全性有待提高,壽命不夠長,一致性不夠好,成組技術還在成熟當中,惡性競爭和整車廠壓價,使得電池現在自我發展能力和研發能力很弱。” 楊裕生說。
車企還需“先行先試”
眾泰集團董事長吳建中昨日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層面技術的完善程度、價格的控制程度以及社會層面配套的完善程度、政策的扶植力度等方面還存在太多的未知因素,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攔路虎”。但他認為,車企還是需要“先行先試”。
據悉,在政策的“空窗期”多家車企已經加入到測試階段。例如,江淮的同悅電動車的示范運行現已進行,寶馬旗下電動車MINIE也在華進行測試,本田也開始在以電動車飛度為平臺在廣州進行電動車驗證實驗,日產的電動車LEAF也在去年底開始在廣州示范運行。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