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業界翹首盼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終究未能在2011年出臺,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昨日在“2011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透露:“工信部牽頭的規劃上報了國務院,最近國務院也開會審議,規劃還要修改。”對于規劃何時出臺,他表示并不知曉。與此同時,與會的業內專家建議,應以電池為依據來規劃電動汽車發展,加大電池產業的規范和引導,加快建設標準體系和檢測評估體系。
規劃應以電池為依據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路線圖,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副主任表示,在國家戰略層面“上位”的技術路線,是要實現交通工具能源供給的多元互動化、道路車輛動力系統節能環保電動化、以及車路網協同交通智能、安全、合理化。“在國家層面上支持的重點,其實沒有特別限制某些車型,就是支持電動化的發展,節能環保技術的發展。”甄子健說,在企業和產品層面的“下位”技術路線,從電動汽車技術本質和關鍵零部件產業供應來看,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包括燃料電池車的動力技術基礎是一致的,至于開發何種車型,這是企業根據自身技術資源、市場需求、綜合的成本、企業戰略等自行選擇的問題。
楊裕生建議,產業發展規劃的技術原則,應以電池為依據,規劃電動汽車發展,以不用油、零排放為最終目標,恰當利用當前動力電池來生產電動汽車,近遠兼顧,全面規劃,用好各個發展階段的各種電池,生產相應的電動車。與此同時,要轉變觀念,扶持民營企業發揮補充作用,加緊自主研發,不要再走“市場換技術”的傳統道路。另外,還要建立動力電池重大專項。在“十二五”期間,要大量發展微小型電動車,同時采用增程技術發展大中型汽車,此外要研究下一代電動汽車及其能源。
規范引導電池產業
“目前,國內企業在電控、電池、電機方面,在滿足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用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認為,特別是現有的電池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不足,產品的能量密度不高,循環壽命不長等因素都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彭紅兵進一步談到,國內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有些企業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利潤,在深層次的研究方面不夠充分;其他包括關鍵材料、裝備等水平,特別是涉及到動力電池行業的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還沒有開展更多深入的研究。另外,標準的檢測體系目前相對比較紊亂。
彭紅兵表示,工信部將加大對地方發展鋰離子電池產業的規范和引導,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他認為,建設標準體系和檢測評估體系是支撐整個電池行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目前相對比較薄弱的環節,在未來的鋰離子電池產品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加大評估力度,保證產品未來大規模的市場應用。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