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前先到店里試駕,親自感受車輛性能,已經成為汽車銷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試車不像試用別的商品,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而一旦造成損失,應由誰來承擔呢?
日前,張先生和朋友去南郊一家4S店看車試駕。在簽訂了試駕協議后,他們在銷售顧問的陪同下在南三環上試車。因為試駕的車型是SUV,張先生的朋友提出要開車上道牙,得到了銷售顧問的許可。輪到張先生開車,卻因為經驗不足,不但沒有將車開上去,反而把輪胎和輪轂劃傷。按照事先簽署的試駕協議,全部損失由張先生承擔。不過張先生卻不服氣,如果不是銷售顧問同意他們開車上道牙,自己也不會把車弄傷。雙方爭執不休,最后,估價7000元的車輛損失讓張先生賠償了3000元了事。
記者了解到,像張先生這樣在試駕過程中發生意外引起的糾紛并不少見。
兩年駕齡資質審查流于形式
記者咨詢了多家4S店了解到,試駕基本都有同一個要求——必須兩年以上駕齡。
銷售人員稱,試駕的流程,首先要看駕照。持駕照兩年以上才可以試駕,駕照不到兩年只能試乘。接著,必須簽署試駕協議,然后在陪駕人員的指導下開車上路。
但實際調查中記者發現,4S店對試駕者資質的要求,有流于形式之嫌。一位銷售顧問告訴記者:“看駕照只是一個方面,有駕照不會開車的人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還會通過跟客戶的溝通,詢問平時開不開車,對車的了解程度等。覺得差不多的一般都可以試駕,畢竟是為了留住客戶嘛!”
尤其是那些購買意向比較明確的購車者,對于他們的試駕要求,汽車專賣店大多不會拒絕。一些光有駕照卻無實際駕駛經驗的“本本族”,也在陪駕人員的指導下簡單試駕。
試駕路線車多人多存隱患
除了僅憑駕照“駕齡”很難判斷消費者的駕駛水平外,記者發現試駕還有不少安全隱患。
目前西安大多數4S店由于地理位置和配套設施等環境制約,并沒有專門的試車場地,大多數4S店都是指導客戶在周邊的馬路上試駕。目前4S店比較集中的西郊三橋西部車城,北郊北二環、鳳城五路、六路、明光路,南郊灃惠路、科技路、南三環,東郊幸福路、東二環等位置,隨著周邊環境的發展,都已經是車水馬龍,很難找到車少人少的試駕路線。目前僅浐灞汽車公園有專門的試駕路線配套,東三環、浐灞附近還能找到行車較少的路段。一些4S店會找附近一些沒有修通的“斷頭路”帶客戶試駕,但即使在這樣的地方,三輪車、工程車和行人也很多。顯然,這樣的試車路線對于沒有怎么摸過車的新手來說,難度系數非常高。
此外,現在汽車技術更新換代很快。許多車上的新配置,即便是老手,如果接觸得少,也很難一下子掌握操作。比如一些車的電子手剎,很多用習慣了普通手剎的老司機也并不清楚如何使用。
《試駕協議》“一切后果由試駕人員承擔”
在各種安全隱患下,試駕前必須簽署的《試駕協議》里卻注明,由消費者承擔全部損失。
記者看到,所有《試駕協議》都會注明一點,“試駕期間,若發生意外事故所產生的一切后果由試駕人員全部承擔”。一些比較嚴密的協議還規定,“試駕者保證所提供的資料真實、有效,如有不實,愿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甚至注明了試駕車輛車況良好、陪駕人員經過專業培訓,制定了常見意外情況應急預案等內容,并規定“試駕過程中車輛時速不得超過60km/h”。對于這樣一份由4S店制定,對于4S店的提示、保護等義務都已經明示的試駕協議,如果試駕者存在過失,比如駕駛技術不過關,把油門當做剎車等原因,導致交通事故,必須由試駕的消費者全部承擔經濟損失。
某4S店銷售經理表示,正規的試駕車都是上過牌照并有保險的。如果真的發生意外,4S店會根據保險酌情讓消費者賠償。如果試乘試駕車沒有購買“全險”,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賠付和4S店實際損失之間的差額部分一般就需要由試駕消費者承擔。
消費者試駕要選有保險的專用車
從《試駕協議》可以看出,現在車好試,但也別隨便試。消費者在試車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的駕駛技能、對場地的熟悉程度,再決定是否試駕。在與銷售者簽訂《試駕協議》時,務必認真閱讀協議的主要條款和內容,并清醒地認識到可能存在的不利后果及自己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很多消費者急于試車,把《試駕協議》僅僅當成形式,匆匆簽字,一旦發生事故,將很難維護自己的權利。消費者如果對《試駕協議》有疑義,可以要求車商修改,如果車商拒絕修改,建議消費者放棄此次試駕。
此外,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有保險、車牌的試駕專用車。專門的試駕車通常都買了保險,如果出現意外,能減少消費者要承擔的經濟損失。如果是商品車,一般沒辦理保險,最好不要試。萬一試車過程中出現事故,試駕者可能面臨高額賠付。
對于將試駕作為促銷手段的車商,也希望能在試駕環節做好更多的防范措施。比如事先向消費者介紹車輛的基本操作、配置功能,由陪駕人員先帶顧客走一圈試駕路線熟悉路況等。這樣不但能提高安全指數、減少糾紛,也能讓消費者更加感受到車輛的性能。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