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輪胎格局十年未變,韓泰用以支撐企業前進的是成為世界前五名的夢想,現在這個夢想觸手可及。接下來的步伐更為艱難 安裝了VENTUSS1evo(萬途仕K107)的寶馬5系轎車在韓國錦山的測試場快速轉向、疾馳而過,坐在車里的體驗者并未感受到太多不適——這款輪胎很好地配合了寶馬車的操控性能。
這里是韓泰輪胎目前最先進也是最繁忙的測試場,干地場地在2005年建成,濕地場地在2007年建成。在測試場緊鄰的錦山工廠,新落成的第三工廠正忙碌地生產包括S1evo在內的高性能輪胎,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
對于在韓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韓泰輪胎來說,測試場建成的兩個時間代表了兩次沖鋒。
2005年,韓泰輪胎首次供應通用汽車土星車型,并且成為福特汽車的首選輪胎戰略伙伴,它在亞洲之外投資5億歐元的新工廠也在匈牙利開工建設,高性能輪胎S1evo也在這一年上市。S1是韓泰應歐洲客戶要求開發的第一款夏季胎,研發和生產夏季胎意味著韓泰已經躋身超高性能胎的競爭領域。
扎實的業績讓韓泰有了更多的進取念頭。從2001年到2006年,韓泰從第九發展到和來自橫濱橡膠的優科豪馬輪胎分享世界第七大輪胎制造商的頭銜,2007年,韓泰超過優科豪馬。
2007年接手韓泰輪胎的全球CEO徐承和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在2008、2009年陸續推出“高端品牌戰略”和“5-1-1”中長期戰略目標。后一個目標代表到2014年,韓泰輪胎從全球排名第七上升為全球排名第五的輪胎生產制造商,贏得業界最高利潤率并且產品品質和生產量贏得第一。
這是一個相當高的目標,特別是后兩項指標。
目前業界利潤率最好的兩家輪胎企業分別是德國馬牌和意大利倍耐力,都在10%以上,韓泰雖然保持業內最好的連續10年平均13.9%的平均年增長率,但在品牌影響力和高性能產品的生產上,與全球銷量排第四和第五的馬牌與倍耐力仍有不小差距。2010年,韓泰全球銷售額達到46.5億美元,增長11.5%,排名世界第七。
不過,對于新的目標,韓泰集團卻表現出一致的信心。一方面是前面幾年的積累,在技術和產能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儲備;另一方面,62歲的徐承和很可能以這次目標的實現作為向下一任總裁交接的禮物,從而全力推進目標實現。
目前,在徐承和之下,韓泰的總裁和副總裁、分別負責市場與戰略的是創始人的兩個兒子趙顯植和趙顯范,均有區域市場管理經驗以及很好的大局觀。實現新的目標,對此二人負責的領域,也是一次考驗。
全球輪胎企業的格局已經十年未變,積極上進的韓泰這次能否成為改寫格局的企業,在打好基礎之后,跨越的步伐其實更為艱難。
韓泰模式
如果僅以輪胎銷量計算,韓泰輪胎現在已經可以列入世界第五,2010年產量是8700萬條,但在銷售額方面,韓泰輪胎只能排第七。缺乏品牌的支撐,韓泰輪胎的價格還不足以挑戰排名更靠前的企業。
這和韓泰快速發展的基礎有關。
成立于1941年的韓泰輪胎,最初叫朝鮮輪胎公司,1968年更名為韓泰,并開始建立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從1979年開始的韓國大田工廠,到之后的每個工廠,韓泰采取的競爭策略都是先取得規模優勢。到目前為止,在韓泰所有的工廠規劃中,沒有一家工廠年產能(包括擴產)是低于1000萬條的。在輪胎行業,企業一般不會建低于300萬條的輪胎廠,但也很少超過1500萬條,因為管理起來有困難。而韓泰全球的7個工廠,大都在1100萬條和2000萬條左右。
除了現有的生產基地之外,在中國的重慶又在建設一個工廠,那個工廠在2015年完全建成以后,產能達到1160萬條。另外,針對亞洲中東以及北美市場,韓泰在印度尼西亞又建設一個工廠,2017年完全建成以后產量達到1800萬條。照此計算,到2014年的時候,韓泰輪胎年產量突破1億條輪胎不成問題,其生產能力和銷售數量可以順利實現世界第五位的目標。
韓泰輪胎負責市場營銷的部門總經理裴昊烈說:“這個模式也成為韓泰的成功秘訣之一。我們建造的都是大規模的工廠,然后對于每一座大規模工廠進行有效的管理,我們具備這樣的能力。大規模的工廠建設和管理,可以實現規模經濟的效益,同時可以降低有效的制造成本,使得我們的市場競爭力比別的公司強,可以向顧客提供好的產品和合理的價格。”
韓泰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規模,而是把重點放在品質當中,因為輪胎產品是跟顧客的生命安全直接相關的,所以沒有品質,其他都免談。
這樣,韓泰其實是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好的產品給市場,它所面對的客戶對品牌需求不高,但對性價比更為看重。韓泰也借此快速擴大在新興市場的份額。從2007年開始,韓泰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成為第一,達到20%左右。
輪胎企業的產能有自己的規律,除了設備要提前采購之外,整個擴建過程也需要較長時間。產能擴張給韓泰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它在行業周期波動中所下的工夫——比如擴大產能,如果預測得當,會在行業回轉的時候,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
裴昊烈說:“2008年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很多汽車廠家的產能減少,同時零售市場輪胎替換的數量要求也減少了,這樣導致很多輪胎企業的銷售和生產困難。但是從2009年中期開始,比其他的輪胎企業,我們更早的恢復了生產和銷售的規模化。這樣好的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
為了準確預測,韓泰在總部成立了一個部門,專門分析針對市場經濟變化趨勢以及它可能給輪胎產業帶來的影響。
與規模相匹配的是品牌提升,除了常見的市場推廣和贊助,韓泰將品牌提升的部分精力放在提升網絡渠道能力以及增加原配影響力方面。渠道的作用是建立同更多的消費者進行溝通的可能,通過自己的技術人員不停的去訪問這些專賣店,給專賣店的店員進行培訓,讓他們與更多的消費者親密接觸從而直接的宣傳。
原配影響則是通過原配輪胎隨著新車銷售,讓更多消費者直接體驗韓泰輪胎的性能。裴昊烈對《汽車商業評論》說:“有了這幾點,我們有能力進入世界第一品牌行列。”
研發是火車頭
2011年初,韓泰與全球頂級賽事——德國房車大師賽(DTM)簽訂了3年贊助合約,成為其獨家輪胎提供商。在韓泰的所有宣傳中,都突出強調這一賽事對輪胎的要求之高。
韓泰也有機會接觸另一個更為知名的全球頂級賽事——F1方程式賽車,相比DTM,F1對輪胎品牌的提升更為迅速和廣泛。
在2010年普利司通宣布退出F1之后,賽事主辦機構也找到韓泰,問是否可以合作。韓泰對F1輪胎進行大量分析后發現,從技術角度看,韓泰已經掌握了一些,同時還需做些新的研發。但問題是,韓泰從未有過生產此類輪胎的經驗,從設備上就沒有儲備。
F1輪胎是個獨特的品種,從橡膠配方開始,秘煉、軋出、裁斷、成型、硫化,到最后生產出來檢查,整套設備都得全部重新上。
韓泰輪胎R&D總經理安名憲對《汽車商業評論》說:“直到2010年F1賽事找到我們之前,我們沒想到過要做F1關聯的事情。所以沒有提前準備。但現在,我們公司內部在想,我們要努力作為倍耐力之后的下一個F1輪胎供應商。因為很明顯,如果給F1供貨的話,應該是韓泰品牌價值提升的最佳途徑。”
在安名憲看來,配合新目標的推進,研究所第一個工作是能夠研發出好賣的產品。同時,要讓全世界知道韓泰就是一個知名的品牌,研究所的作用是用技術的角度來告訴消費者,韓泰的產品就是優秀的。“我們現在采取的是通過各種賽車的運動,這需要高含量的產品技術,擴大我們賽車胎的研發”。
重視研發是韓泰實現新目標的信心之一。雖然看起來,新目標的主要內容是擴大公司生產規模和全球市場份額,但生產規模增加之后,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好銷,這就必須在研發環節上做充分的調研和測試。
隨著新目標的提出,韓泰在研發方面的力量計劃在10年內翻番。在大田中央研究所之外,還計劃建立一個新的研究所,面積是目前的1.5倍,2013年竣工。目前,韓泰的研發力量分散于全球5個研發中心,大田中央研究所研究人員有650名。美國研究所有45名,歐洲有40名,中國的研究所有180名。全部加起來的話超過900人。
安名憲說:“一般的制造企業研發費用基本上是銷售額的3%左右。但是我們公司是5%。研發人員比總部的辦公職員還多。”
不過,盡管5-1-1目標中,對研發提出更多需求,但相比提升自己的品牌,韓泰在維護已經獲得的品牌和質量方面更為謹慎,不會冒險推進新產品。
比如,環保胎普遍采用的含硅配方,韓泰在15年前就研發出把硅顆粒和橡膠一起攪拌,并加以輔助材料,讓二者融合。但它未匆忙上馬,而是慢慢地試驗配方,改進設備,逐步擴大生產。2008年,韓泰才在韓國發布綠色環保型輪胎enfren(迎福然)。
在今年8月對韓泰韓國研發中心的參觀中,《汽車商業評論》發現,一直追趕世界先進輪胎制造企業的韓泰,默默地做了很多基礎研究。在輪胎之外,韓泰堅持引進受到汽車廠商青睞的先進設備,比如待定參數測量機,這種被用于測量車輛性能而非輪胎性能的系統僅被四家輪胎生產商用于測量輪胎性能;以及牽引車機床和輪胎傳動測試機。
這些設備幫助韓泰更好地理解整車制造商的產品性能,從而更好地研發滿足車輛性能的輪胎。按照韓泰的策略,大量的原配輪胎會從另外的角度提升韓泰的品牌,特別是與一些高端車型的合作。
安名憲說:“公司達成5-1-1目標的時候,研究所的工作就是作為韓泰這個大火車的牽引頭的作用。”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