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產量在連續5年摘得全球第一的桂冠后,遭遇爆胎事故——突然引爆在公眾面前的“錦湖輪胎門”事件,與其說是一個企業的產品質量危機,毋寧說這是中國輪胎產業面臨發展困局的一個縮影。
根據國內最大的產業研究團隊嘉之道汽車咨詢最新錄得的統計數據,在對我國境內42家輪胎生產企業的監測發現,今年1至2月,這42家企業的總體利潤下降了32.3%。其中內資企業下降26%,外資企業下降41%。這一時間段內,32家內資企業中有13家出現虧損,在10家外資企業中,更是有一半出現虧損。
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近日召集的一次會議上,業內人士對一致認為,中國輪胎產業目前處于產業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局面。與會者指出,中低端輪胎企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生產成本過高、國家的質量標準不夠完善、進口橡膠關稅過高等問題,正制約著中國輪胎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尋求突破發展的瓶頸,是中國輪胎產業目前最為急迫的主題”, 在“2011中國車用輪胎產業發展戰略論壇”召開前夕,中國汽車咨詢中心網CEO徐錦泉提出,當節能環保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汽車產業發展主線時,中國輪胎謀求產業升級換代、走出發展困局,大力推進綠色產業應該是首要的選擇。
據了解,為占得先機,國內外一些知名輪胎企業已經在中國加緊布局他們的綠色項目。去年10月,法國羅地亞總投資達8億元的白炭黑項目,在我國青島正式投產,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輪胎耐磨劑基地。去年6月,華誼集團旗下的雙錢集團推出了一款商用載重汽車輪胎,獲得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頂級認證,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德國、韓國之后,代表中國進入“綠色輪胎”領域的首款產品。
據悉,將于6月上旬在杭州舉行,由中國汽車咨詢中心網主辦、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友汽車產業俱樂部協辦的360汽車產業論壇“2011中國車用輪胎產業發展論壇”上,政府相關行業的負責人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國內外輪胎生產企業的高層,將進一步聚焦中國“綠色輪胎”的產業現狀和發展前景。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