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發高燒”的天然橡膠令輪胎企業在成本暴增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昨天,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天然橡膠主力合約價格以39920元/噸報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突破4萬元大關已無懸念。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不無擔憂地表示,2011年開局,輪胎企業全行業虧損面將在50%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全行業已陷入開工越多虧損越多的成本怪圈。據悉,目前已有7家輪胎企業準備在春節假期后,再停產放假半個月左右。
天膠將邁入4萬元時代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一路上漲,成為大宗商品的領漲品種。昨天的期貨市場上,天然橡膠再次成為明星品種分外搶眼。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天然橡膠主力合約價格暴漲1865元/噸,接近漲停,最終收報3992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距離4萬元關口僅一步之遙。自11月底的短期低點,一個半月時間,天然橡膠價格已經上漲超過了30%。
價格的持續上漲并沒有抑制下游企業的采購活動,相反,還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天膠資源的爭奪戰中。據了解,歐美輪胎巨頭紛紛加入到對天膠的采購活動中,就在前幾天,普利斯通買入泰國2月船期的RSS3等級橡膠,每噸到岸價高達5300美元。
“價格暴漲反而加劇了輪胎企業對天膠的采購,原因是現貨實在太緊俏了。”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信息部的一位人士說。由于歐美需求繼續回升,東南亞地區頻頻出現國際輪胎制造商的身影。
“這些公司利潤可觀,對原料價格有更高的容忍能力。在有限的資源面前,中國輪胎企業不得不跟隨進場,原料也就顯得更為緊缺,反過來大家爭奪天膠資源進一步推升了價格。”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處的工作人員告訴商報記者。
不過,對于天然橡膠上漲也持有不同看法。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鋒認為,作為市場經濟,任何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都應屬于正常,但是天然膠價格的波動卻極不正常,是受到國內外一些利益集團的炒作,致使其漲幅瘋狂,最高時逼近5500美元,現在現貨也接近5300美元。
輪胎企業風險不斷升級
實際上,隨著天然橡膠展開的這一輪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作為用膠大戶的輪胎企業的經營風險早已經開始不斷升級。
商報記者從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了解到,實際上,該協會自去年4月份開始,就曾多次對天然橡膠的上漲對行業內企業發出預警。2010年4月29日,該協會發布了《關于天然橡膠形成新一輪漲勢的情況通報》,隨后在2010年8月30日發布《關于當前輪胎生產經營情況的預警報告》中指出,輪胎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上升了30%,企業虧損面達20.9%。
但是,情況隨著天膠價格的上行也不斷惡化。2010年11月9日,輪胎分會發布了《關于應對天然橡膠價格持續瘋漲的情況通報》。通報指出,去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高企已抬高了輪胎企業50%的生產成本,企業雖已多次上調輪胎價格,但仍無法抵消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劇增,去年1至11月,輪胎行業利潤同比下降22%,虧損面達26%。如果將非會員企業算在內,那么全行業的虧損面已接近50%,利潤連續6個月下降,達到歷史最低水平,輪胎生產已陷入了開工越多虧本越多的困局。
據了解,在我國天然橡膠消費中,輪胎類占比達70%。面對高漲的天然橡膠,輪胎企業在2010年曾多次提價。據風神股份投資者關系管理部的秦先生介紹,去年,公司在斜輪胎上的提價幅度大約在20%左右,而公司所使用的天然橡膠原料基本上全部來自東南亞地區的進口。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各種輪胎的平均提價幅度在20%左右,而輪胎成本已經上漲超過50%,所以提價并沒有轉嫁企業的生產成本。。
據杭州中策公司董事長沈金榮介紹,目前輪胎的社會庫存量已經超出正常庫存的50%,“因為所有經銷商去年都有漲價預期,現在已經積累了一年,面對這種壓力,企業只能選擇減產或者停產。”
商報記者從輪胎分會了解到,企業越開工越虧損的困境導致大多數輪胎企業不得不開始計劃減產,甚至停產。為了應對目前暴漲的天然橡膠價格,7家輪胎企業準備利用春節假期,擬延續放假時間,大約在春節后停產放假半個月左右時間,以減少用高價原料生產輪胎。
輪胎或再現漲價潮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情況與國內汽車輪胎業整體產能過剩有關,不過,隨著天然橡膠價格不斷攀升,限產停產以自保的輪胎企業越來越多,供應量減少必將催漲輪胎價格。
昨天,商報記者從滬上一輪胎經銷商獲悉,包括米其林、普利斯通和固特異等輪胎經銷商早已經接到廠家調價通知,他們已做好漲價的準備。固特異上海的一家經銷商表示,漲價通知元旦節后就發出來了,現在只等廠家的漲幅,“輪胎行業就是這樣,提前告訴你要漲價,好讓你準備貨源,調整銷售策略,然后說漲多少就漲多少,沒商量。”
不只是外資品牌,據了解,杭州中策、雙星、三角、玲瓏等國產品牌都有漲價計劃。杭州中策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說,去年天然膠占原材料成本平均在45%左右,現在已超過50%,且合成膠價格也在大幅上漲,“這兩項加起來已占到原材料成本的70%以上,單純的提價其實并不能解決問題。”沈金榮說。
然而,并非中小企業面臨這樣的經營困境,即使是上市公司也難逃厄運。就在1月13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召集了國內7家大型輪胎企業召開輪胎經濟運行分析會。在會議上,7家企業聯名呼吁,“目前是輪胎行業自特保案以來面臨形勢最嚴峻的時刻,企業應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困難。”
作為中國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也是中國企業500強的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和風神股份、雙錢股份、黔輪胎三家上市公司都名列其中。與會的企業強烈呼吁,天然膠價格的嚴重扭曲行情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他們一致認為,解決目前輪胎行業困境、平抑天然膠價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國家盡快向市場投放國儲膠,同時盡快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在面臨巨大的虧損壓力下,輪胎企業將被迫減產或停產。
呼吁放儲取消關稅
“為何企業如此迫切的希望國家盡快投放國儲膠呢?這是因為經濟市場有一個1%放大效應。”杭州中策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說,全球天然膠產量在920萬-940萬噸,中國消費量占1/3左右,投放10萬噸國儲膠,就會產生1%的市場放大效應。“這與去年國儲局投放食糖不一樣,因為糖的基數太大,市場效果不容易顯現。而天然膠就完全不同了,去年4月份,國家投放了10萬噸國儲膠,一下就穩定了天然膠價格。”他認為,盡快投放國儲膠,是平抑天然膠價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雙錢公司總經理岳春辰表示,現在離上次國家投放國儲膠已經8個月了,完全可以再次拋膠。“目前天然膠的非正常大幅上漲,已使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在國際市場千方百計打壓中國,國內市場形勢又如此嚴峻之時,希望國家盡快出手,盡快投放國儲膠平抑膠價。”
據了解,目前天膠的進口關稅從價計算高達20%,從量計算的話,進口關稅也高達2600元/噸。若按照20%的進口關稅計算,噸價天膠的關稅就高達4000多元。
沈金榮認為,“當初國家設置20%的天然膠進口關稅是有道理的,當時國際上天然膠供過于求,價格也較低,國家為了保護膠農的利益設置關稅非常必要。但今天天然膠價格已近4萬元,國家應立即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
新聞延伸
輪胎企業較少做套保
據了解,盡管天然橡膠作為輪胎企業最重要的生產原料,但很少有企業對天然橡膠做套期保值。風神股份的投資者關系管理部秦先生告訴商報記者,目前該公司并沒有參與到期貨市場對原材料天然橡膠做套期保值操作,稱“天然橡膠的期貨交易其實風險很大”。而其他上市公司也沒有在其報表中有所顯示其套保的有關事項。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說:“中國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現在就是一個賭場。”
資本炒作的因素。目前國際資本炒家都還在賭價格繼續上漲。目前天然橡膠期貨持倉量最多的一天接近20萬手,交易量最多的一天接近200萬手,150萬手則是一種常態。“一天的交易量就超過了中國兩年的消耗量還多。中國的橡膠期貨交易市場熱錢太多了,風險也太大了!”沈金榮說。
就在1月19日,雙錢股份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稱預計2010年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較2009年度增長50%以上。不過,公告中也指出,業績預增的原因說明通過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和市場拓展,公司2010年輪胎銷量實現新的突破,全年全鋼胎銷量達617萬條,與上年同期相比,全鋼胎銷量增加了約27%,從而攤薄了固定成本,抵消了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而2010年公司轉讓所持有的上海米其林回力輪胎股份有限公司28.5%股權和雙錢集團上海泗涇橡膠有限公司79.75%的股權,共計獲得股權轉讓凈收益1.81億元。這部分恐怕還是公司盈利部分中的大頭。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