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小王周末借朋友車出去游玩,沒想到在一個坡道轉彎時,車輪陷進路邊一個小小排水溝,竟致使車胎裂了大口。痛罵輪胎質量太次之后,小王在附近一個修車點更換了輪胎。車還給朋友沒多久,小王接就到了朋友的指責電話,更換的輪胎又出了事了。該車在路上再次發生爆胎,并與他車發生剮蹭,所幸沒傷到人。經4S店修車人員查看,說是劣質的翻新輪胎所致。原來小王在路邊小店更換的輪胎是質量低劣的翻新胎。
據記者了解,因劣質輪胎引起的交通事故近年來頻頻發生。一份來自世界橡膠研究組織的統計顯示,我國年橡膠消費量約600萬噸,接近世界總消費量的30%,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橡膠消費國。同時,我國橡膠資源十分匱乏,國內70%以上的天然橡膠和40%以上的合成橡膠依賴進口。面對這種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現狀,輪胎翻新不僅成為我國解決矛盾的有效手段,同時也體現了我國節能減排的綠色理念。但是,在輪胎翻新過程中因質量把關不嚴而引起的交通事故近年來不斷發生。為此專家提出,輪胎翻新行業必須嚴格控制質量,諸多問題已到亟待整治規范的時候了。
產品魚目混珠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業的快速發展,與汽車相關的配套產業也隨之興旺起來,輪胎翻新就是其中之一。據相關專家介紹,將已經磨損或其他原因損壞失去使用性能的輪胎,經翻修加工使之重新具有使用性能的加工過程統稱輪胎翻新。輪胎翻修又分為多種情況。傳統上將只對胎面進行貼胎面重新硫化的過程(該輪胎允許有傷洞,但須進行專業處理)稱之為輪胎翻新,視輪胎損壞程度的不同,分別采取頂翻、肩翻或全翻工藝進行翻新。
根據專家的解釋,輪胎翻新屬于舊物再利用,這是符合我國綠色節能環保理念的,是值得大力支持和鼓勵的行為。但是,讓人擔憂的是,由于行業發展快、利潤高,而在法律上又缺乏相關標準和規范,多數民營企業采用土法煉油的方式進行操作。專家介紹說,這種方法對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由于投資小、回收快、利潤大,盡管國家明令禁止,但屢禁不止。由此也就造成翻新出來的輪胎很難有質量保證,這也是由翻新輪胎質量不過關而發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
有關部門調查發現,輪胎翻新經營戶人數少,且流動頻繁,每家翻新廠的熟練工不足總人數的30%。經營者大多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地區購入二手輪胎,選購前只查看輪胎表面花紋是否影響二次銷售,而對其他質量因素不甚關心,從而導致翻新輪胎質量不合格。究其原因,主要是翻新技術低、使用不合格舊胎、檢測手段落后等。據了解,目前我國尚未制定翻新輪胎的質量檢驗標準,也未從企業規模、設備、環保等方面對輪胎翻新行業進行限制,導致該行業內魚目混珠現象存在。
缺乏檢驗標準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在舊輪胎翻新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國家對新輪胎的可翻新性缺乏強制性技術質量標準,部分新輪胎在制作時就存在質量問題,使用后達不到翻新胎體標準;國家對輪胎的使用沒有強制性磨耗極限檢測要求,使用者缺乏輪胎保養意識,載重車輛超載使用的情況普遍,造成胎面嚴重磨損和胎體被壓壞,可翻幾率低;部分輪胎翻新企業,為消減投資成本,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極低,多半采用手工加工,產品質量達不到標準,加之偽翻胎事件屢禁不止,直接影響了翻新輪胎的形象和聲譽。
另外,在再生膠生產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再生膠生產企業受利益驅動,盲目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致使產能過剩。再生膠生產企業兩極分化現象突出,一批骨干企業生產規模在萬噸以上,最大的生產企業年產能已達到10萬噸,小的生產企業年產能僅在千噸左右;部分企業生產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再生膠生產企業缺乏財稅政策支持,環評達標的再生膠生產企業也無法享受輪胎翻新機膠粉生產企業所能夠享受的財稅優惠政策。
綜合利用水平待提高
有關專家特別強調,在廢舊輪胎裂解生產上,目前我國沒有相關的檢驗標準;采用規范化科學裂解方法,由于投資大,廢舊輪胎收購成本極高,生產出的炭黑質量差,造成銷售不利,難于大范圍推廣;土法煉油屢禁不止,對環境污染嚴重,也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專家表示,目前廢舊輪胎最佳的利用方式為翻新,當翻新次數達到11次后不能夠再翻新時,胎體內部橡膠、鋼絲等都還有利用價值,均可再次利用,目前國內多元化產業的企業還較少。
輪胎翻新目前在我國還屬于朝陽產業。隨著我國逐漸步入汽車后市場時代,我國的輪胎需求量會進一步的提高,輪胎翻新業極有可能像幾年前的汽車業一樣出現井噴。我國應抓住未來的發展機遇,進一步規范輪胎翻新行業,為我國發展成為汽車強國做出貢獻。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