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運輸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近期購買了3輛中卡,在當地從事運輸工作。”盡管對該品牌中卡的使用情況感到滿意,但是在談到標配的輪胎,相關負責人則連聲嘆氣:“希望廠家標配輪胎的質量能夠更好一點。”
針對此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在采訪北京、河北、江蘇等多位輕卡、重卡用戶的過程中,輪胎是他們反映最多的問題。他們告訴記者,車輛標配輪胎的質量一般不盡如人意,配的是斜交胎,用不了多久就會嚴重磨損,需要更換。因為輪胎造成的麻煩,這些卡車用戶對廠家和產品本身都頗有怨言,連帶覺得整車的質量不好。
是企業不知道該情況,還是明知而為?抑或是用戶自身使用不當造成標配輪胎不盡人意?
標配輪胎口碑差
“車輛跑到7000~8000公里時,就開始出現爆胎、漏氣等現象。我們的車是在核定載重量范圍內裝載,行駛路線也多是高速公路,不跑國道。正常情況下,輪胎應該能夠行駛6萬~7萬公里。”上述運輸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他已經連續購買3輛同品牌的重卡,但是問題一樣存在,他說:“標配的輪胎太差勁了,絕對是質量問題。”
據記者采訪調查,90%以上用戶對廠家標配的輪胎都表示不滿。“今年2月,我購買了一輛凱馬廂式貨車開展搬家業務。新車剛跑了1萬多公里,前輪就出現爆胎情況,由于已出了3個月的保修期,我只好花500元再買了個新胎。不久,剩下的原廠標配輪胎也出現胎側鼓起的現象,因為擔心再次爆胎,只好停止使用其余標配輪胎。”河北用戶劉先生告訴記者。
北京卡車用戶王先生也反映,今年3月他剛買了一輛輕卡,最近就發現兩條車胎出現鼓包的現象。“3月買車后,開了1萬多公里,輪胎就發現鼓包,并且胎面部分有開裂情況。我認為原廠標配車胎很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王先生說。
同樣是河北地區的宋先生去年3月購買了一輛重卡,使用4個月后,當行駛里程在7000多公里左右時,一條輪胎起包,無法繼續使用。當宋先生找到經銷商,對方以過保修期為由,不予處理。“我認為是輪胎的質量問題,很可能早期就已損壞,經銷商對此不管不問的態度,實在很不合理。”
卡車企業理由多
面對眾多用戶的抱怨,記者咨詢了相關卡車企業。大部分企業認為,這跟用戶自身的使用情況有直接關系。國內某輕卡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標配輪胎難以完全滿足國內不同區域用戶的需求,例如南北的運輸差異、東西海拔的差異和氣候差異等,肯定無法面面俱到,只能考慮最普通的運輸狀況。”
“我們年產幾萬輛重卡,不可能因為單一用戶而標配不同的輪胎產品,對于廠家來講,成本太高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不現實。如果用戶指定更換為配置單上的其他輪胎品牌,廠家會給以適當的優惠,也就是比市場價格略低。”某重卡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
對于用戶指責多標配斜交胎的問題,國內某知名重卡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我們標配的基本都是子午線輪胎,部分車型已經進入真空胎階段。”他認為,近幾年,牽引車輪胎的趨勢是斜交胎大幅度減少,而真空胎的比例逐步上升。但也有企業認為,廠家標配的輪胎還是以斜交胎為主,但是大部分用戶已經開始接受全鋼子午線輪胎,這是導致企業和用戶矛盾的主因。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就質量而言,重卡標配的輪胎并不存在問題。在重卡領域,輪胎被公認為是易耗品,用戶每年在輪胎上的花費都達到3萬~5萬元。特別是自卸車,由于運輸環境非常惡劣,其輪胎磨損程度比牽引車更為嚴重。”
“即使輪胎出現質量問題,也可能是輪胎廠家的原因。”某重卡企業相關負責人雖然承認會有這種狀況出現,但責任不全在于整車企業。“如果輪胎出現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或者沒有通過國家質量標準體系,整車企業是不會考慮使用的。但是每個零部件都會有質量不良的概率,也就是用戶所說的瑕疵產品。”
輪胎企業喊冤
顯然,卡車用戶和企業各執一詞,用戶執意認定輪胎質量有問題,而卡車企業認為輪胎本身并不存在質量問題,甚至認為如果有問題,肯定是輪胎廠家的原因。為此,記者致電相關輪胎企業,了解究竟。
“從卡車廠家角度看,標配輪胎只會考慮車輛的一般使用情況。”韓泰輪胎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助理宋立強說,“出廠時,每款車都經過檢測,質量合格的才能面向市場,但由于每個人的駕駛習慣、行駛路況、載重情況等因素不同,導致車輛也因人而異。同樣,輪胎也是如此,不同的駕駛環境、駕駛習慣等因素,決定了輪胎的磨損程度不同。”
鄧祿普輪胎有限公司銷售代表程偉則認為:“如果用戶對標配的輪胎不滿意,可能就是汽車廠商沒有做好市場調研,沒有了解用戶對輪胎的真正需求。另一種情況就是,廠家不同系列的產品適用于不同的市場。也就是說,廠家在選擇輪胎的時候,輪胎適用范圍比較廣泛,并沒有細分到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運輸環境。第三種情況就是成本的問題。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整車如果要通過降價占據市場份額,必然會在整車的配置上動腦筋,例如輪胎、鋼結構和部分內部配置等,都是汽車廠商的考慮對象。”
原是削減成本在作怪
既然整車企業和輪胎企業都表示出廠的產品都經過嚴格檢測,用戶卻反映,標配輪胎存在質量問題達九成以上。
問題根源在哪里?在于成本。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車上有一些配置并不是用戶所需要的,但是商家為了體現車輛的亮點,會增加一些額外輔助的設備,例如GPS導航系統、定速巡航系統等,但是這些輔助設備對用戶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實用性。添加這些東西后,成本肯定就會增加,為了保持價格上的優勢,就會在一些標配的零部件上面削減成本。”
“再加上有的用戶本身對于輪胎關注度不夠,為了以更低價格購入車輛,對于一些細節,用戶往往會舍棄掉(例如電動門窗、電動后視鏡、輪胎等)。用戶覺得這些東西對他來講無所謂,或者說本身這些部件就容易出現問題。”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據介紹,針對個人用戶和單位用戶,企業采取的策略是:選擇市面上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輪胎,但不是非常好的輪胎,這樣做是考慮專業運輸戶對輪胎要求較高,但是個人出于成本考慮,并不可能配置相當高規格的輪胎。所以專業運輸戶購車后想重新更換輪胎,也不用支付太高的成本。而使用標配的輪胎,也能夠正常使用。“我們提供的輪胎品牌比較多,如果用戶購車時愿意自己選配,需支付差價,但價格仍會比市面上要便宜。如果用戶不愿意選配,那么通常標配的輪胎多是二流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某重卡企業人士透露。
為何不能動輪胎
入行幾年后,見慣了卡車企業為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費心費力,卻在輪胎這件事上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能在其他方面照顧到用戶的需求,為何不能動輪胎?試想,當一輛卡車從駕駛室到各關鍵總成都換了個遍,惟獨輪胎被選擇性遺忘,豈不讓人生疑?
事實上,用戶對于卡車原配胎的抱怨不是一天兩天了,相信企業早就聽到來自基層這方面的聲音,那為何遲遲未有舉措?如果說是因為卡車企業不關心用戶、不上進,未免有失偏頗。之前采訪某重卡企業老總時,曾聽說該企業能將國內大部分發動機產品匹配到一個車型上,其目的就在于提供給用戶更多不同的選擇,以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在筆者看來,作為關鍵總成的發動機的匹配問題都能想辦法得以解決,輪胎似乎不應該成為多么困難的事情吧。
事實上,恰恰相反,輪胎標配頑疾難以治愈。就算知曉用戶根本不需要某款輪胎,就算知道用戶在購車后立即更換輪胎,卡車企業仍然堅守著不更換標配的輪胎,雖然能拿出種種理由,卻遮蓋不了根本的原因:削減成本的需要。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