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印度商務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用車子午線輪胎加征反傾銷稅后不到兩個月,從印度傳來消息,由于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劇減,多家汽車公司的商用車生產線被迫減產。塔塔汽車公司商用車部負責人彼薩羅迪日前表示,過去一兩個月,塔塔商用車為此不得不減產5%~10%。印度另一家商用車生產商A shok Leyland則因此減產20%。
傷人八百自損一千
毫無疑問,印度商務部對中國輪胎加征反傾銷稅,給中國輪胎企業對印出口帶來負面影響。萬達集團萬達寶通輪胎有限公司以前每年向印度出口4萬條左右的全鋼子午線輪胎,但在印度對中國輪胎加征反傾銷稅后,該公司對印度的正常輪胎貿易幾乎停止。
此外,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秘魯、埃及、土耳其、南非、墨西哥、阿根廷等多個國家也對我國輪胎出口發起過反傾銷調查,中國輪胎行業已成為中外貿易中遭受反傾銷頻率最高、次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但這些國家政府沒想到特保舉措會遭到來自本國的抵制。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政府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特保措施,在4%的原有關稅基礎上分別加征35%、30%和25%的附加關稅之后,美國的相關產業隨即發出了強烈反對政府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措施的聲音。
《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制裁將導致中國對美輪胎出口大幅減少,市場將會出現供應短缺,美國經銷商將被迫從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國尋找替代產品,在未來兩個月內,美國低端輪胎產品將漲價兩至三成。
美國的制裁行動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損害了美國輪胎企業的利益。美國兩大輪胎制造商固特異和固鉑都在中國生產輪胎,然后出口到美國,此舉也給這樣的企業帶來負擔。美國輪胎經銷商德爾·納特公司總裁詹姆斯·梅菲爾德表示:“制裁將導致美國輪胎營銷領域有數千人失業,而制造業領域也不會因此產生新的就業崗位”。
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普呂薩則指出,美國借助輪胎特保措施保住一個就業崗位,同時會失去25個就業崗位,美國最終將損失2.5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輪胎不可或缺
印度和美國業界對輪胎“特保案”的反饋說明,中國輪胎在國際市場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性價比高是中國產品的重要賣點,輪胎也不例外。中國西南地區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已經初具規模,還有毗鄰越南、泰國等天然橡膠產地大國的地緣優勢,再加上豐富而低廉的人力資源成本,輪胎行業把中國式性價比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與此同時,雖然技術水平和國際品牌相比依然有差距,但國產輪胎也在加速提高技術含量。不僅各企業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越來越大,在國家的引導下,輪胎行業的散、亂格局也在不斷整合,行業合力初現。4月2日,三角輪胎就聯合20多家輪胎行業相關企業,發起了輪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啟動會。聯盟明確國內輪胎行業不能在“低檔次上打工”,將通過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核心競爭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品質“次優”、價格“優”的中國輪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以印度市場為例,印度輪胎目前的子午線化率僅為9%,生產技術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幾乎沒有全鋼胎生產線,而制造輪胎的原材料尼龍價格又過高,使得其輪胎生產成本遠遠高于中國。“即便印度和國際廠商增加對子午線輪胎的投資,未來3年印度國內輪胎仍可能供不應求,印度的輪胎生產商將因此得到高額壟斷利潤。”印度主要輪胎生產商阿波羅輪胎公司印度區總裁莎爾瑪坦言。印度汽車生產協會主任切諾伊也表示,與帶有壟斷色彩的印度輪胎企業做生意非常困難,幾乎所有印度汽車生產商都歡迎進口輪胎,中國產品更被視為最優選擇之一。
顯然,對于中國輪胎的限制已經深刻影響到了印度汽車產業的發展。
輪胎企業一致對外
不難看出,中國輪胎盡管在國際市場上屢屢受困,但仍不乏支持者。即便如此,中國輪胎也不能過于樂觀。有行業協會的專家表示:“如果不積極爭取,我們將陷入將辛苦開拓出的市場拱手讓人的惡性循環。”
據不完整統計,目前中國輪胎年出口量占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而出口到北美地區的數量就占國內輪胎總產量的1/4。按照2008年產量計算,“特保案”意味著中國出現近12%的剩余產能,即出現6600萬條輪胎的巨大產能過剩,這將導致大批輪胎和輪胎相關企業倒閉或裁員。
發展海外市場,在很多國內輪胎企業看來依然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是必須堅守的底線。目前,玲瓏輪胎出口量占總銷量的近50%,但在玲瓏輪胎的規劃中,海外市場每年至少仍要保持30%的增幅,打好保衛海外市場的攻堅戰關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但在之前應對各國的反傾銷調查的時候,仍有部分輪胎企業并不積極。
對此,有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不少輪胎企業在印度、阿根廷等市場的出口量并不大,它們可能認為這些制裁與己關系不大,更愿意本著誰出口誰應訴的態度,走跟隨戰略,等著別人鋪路。但這樣的嚴峻局勢,顯然不是一兩家企業可以應付得了的,輪胎行業要想維持行業良好的出口形勢,必須齊心協力。”
除了通過法律手段爭取權益,中國企業也應考慮調整產業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外輪胎貿易摩擦中,米其林、普利司通、錦湖等在華生產企業并未受太大影響。雖然這些在華企業的產品也在限制之列,但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出口輪胎的原產地來回旋應對。因此,被輪胎“特保案”傷害較重的國內輪胎企業也可以考慮在海外布局。
一些在海外設有工廠和鋪建好營銷網絡的國內輪胎企業也傳來正面聲音。玲瓏輪胎已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營銷網絡,年銷售額在2000萬美元的大客戶就有8個。輪胎“特保案”發生后,在一條利益鏈條上的美國客戶主動來函,保證訂單會按照原合同履行;其他地區的客戶也紛紛表示,要幫助企業消化美國市場丟失的訂單。
此外,國內輪胎企業除了守衛已開拓市場,還要攻克更多市場。據三角輪胎相關負責人介紹,三角輪胎瞄準了非洲、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地區,并用這些市場的增量填補了美國等區域被抑制的需求。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