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輪胎行業準入條件》、《輪胎行業產業政策》等輪胎相關政策預計將于3月底或4月初由工信部發布。
“政策”中或將提出,到2015年末,輪胎出口占產量的30%-35%。然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表示,輪胎特保案的影響在2009年并沒有明顯體現,而今年將是國內輪胎產業受影響最嚴重的一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據預測,輪胎特保案對2009年輪胎出口的負面影響是1000萬條,2010年將是3000萬條。
此外,“政策”提出,將提高輪胎行業準入門檻,控制總量的過快增長,防止輪胎工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中國輪胎業肯定愿意走高端路線,而不是在中低端市場打拼:不僅利潤微薄,一不小心還要遭遇“特保”。事實上,中國輪胎業已在試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有輪胎業內部人士透露,“在工信部批準后,政策還需要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會簽,出臺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政策推出,將會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整合,抑制產能過剩。”
但并非所有輪胎企業都如此樂觀。有企業表示擔心,如果缺乏有力的推動,政策出臺不一定能達到理想效果。
有人說,隨著政策逐步走向前臺,輪胎行業或許5年內將開始一輪洗牌。一家大型輪胎企業負責人對記者坦言,政策主要通過節能減排等指標為新上馬的項目劃定了門檻,對大型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他表示,如果沒有強制效力來支持,只要有市場空間,新項目還是有可能上馬。
數據顯示,2009年出口輪胎3.02億條,出口依存度約為46%,比2008年下降10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中國輪胎產業的現狀不無關系。作為輪胎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中國的輪胎產量約占世界輪胎產量的1/4。“但目前中國輪胎行業的集中度太低,過于分散。”中國輪胎資訊網行業分析師曲維強說。
對輪胎業的前景,曲維強表示樂觀。“2009年,行業采取了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改變出口方式等舉措,同時,國家內需政策拉動國內汽車消費增長,使橡膠制品行業逐步化解危機,今后的路也會更順暢。”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