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突破1300萬,取代美國,一躍為全球產銷量第一的國家,成為全球汽車業矚目的焦點。
在興奮、驕傲之余,中國車企也開始了冷靜的思考,1300萬的產銷數據該如何解讀?中國車市又將如何演繹?
業內人士指出:年產銷突破1300萬,只能說是汽車大國,與汽車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中國要從汽車大國向強國邁進,不僅要靠銷量領先,還要在技術、品質、品牌與管理各方面加強與提高。
那么,中國汽車如何從大國邁向強國?中國車企在2010年將何去何從?
從外延到內涵的增長方式變革
對于2010年,各汽車廠商抱有十足信心,大多將目標定為20%以上的增幅。其中,北京現代一反常態,僅將2010年的銷售目標定為67萬,目標增幅不到18%。在快魚吃慢魚的競爭機制下,北京現代何以主動放緩增速?
據了解,伴隨2010年春節后第二工廠產能升級改造完成,北京現代將達到60萬的年生產能力。很明顯,擺在北京現代董事長徐和誼面前的虎年難題是,如何突破產能禁錮,解決60萬產能與67萬的年銷售目標的矛盾?如何抓住機遇,夯實地基,以獲長遠發展?
2010年新年早會上,徐和誼心中已勾劃勒出一幅新的增長藍圖。“進一步提高效率,進一步降低成本,積極建設更加靈活的生產體系,大力推進顧客及市場導向型銷售戰略,全力實現市場占有率的穩定增長。”在2009年取得令業界眼花繚亂的三級跳增長之后,徐和誼在新虎年第一個早會上伊始對談起北京現代2010年新經營部署時語重心長。
不同于09年的提速、提速,再提速的外延式增長,這是一場與每個北京現代人都密切相關的“內涵式增長”變革。2010年,北京現代醞釀著通過管理創新實現效率提高、降低成本、塑造品牌,從而步入內涵式增長的軌道,并基于此,提出了四大調整:收入和收益的調整、品質和品牌的調整、團隊和個人的調整、合作關系的調整。
從生產到市場的戰略中心轉移
北京現代發力“內涵式增長”的消息傳出,業內的主流看法是:這是一場水到渠成的經營變革。
7年來,北京現代無論是企業建設速度還是產銷業績都創造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新紀錄。如今,北京現代擁有了國際先進生產和管理水平的工廠,以及完整并不斷向上延伸的產品線,已從單一制造企業,向有大規模生產能力、豐富產品系列,形成研發、制造、銷售、物流等綜合能力的全能型汽車企業成功轉型,穩居中國車企第一陣營。
據悉,北京現代總經理盧載萬在談及2010年的經營方向時也未雨綢繆:“單純依靠產品質量這一基本屬性來追求銷售最大化畢竟有限,有品牌的支撐才能確保堅不可摧的市場地位。
而隨著北京現代的快速發展及成功轉型,原有的“粗放式管理”逐漸顯現弊端。產銷在7年多的時間內從5萬輛逐步上升到57萬輛,以生產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發展階段。為此,常務副總經理李峰強調:“北京現代必須重新對價值鏈管理進行排序,完成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市場為中心轉變,即:產品結構的改變、市場結構的改變,職能結構的改變,要明確工作標準,做到精細化。”
新年目標——“6789”
2010年是北京汽車集團化建設的關鍵年,肩負著150萬的產銷目標和1500億元銷售目標。作為北京汽車發展的骨干力量,北京現代將目標高度提煉成“6789”:“6”代表銷售收入挑戰600億元;“7”代表年產銷要挑戰70萬輛,市場占有率要挑戰7%,單月產銷要突破7萬輛;“8”代表在IQS方面要提升到第8位;“9”代表CSI(顧客服務滿意度)和SSI(銷售服務滿意度)提升到第9位。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北京現代提出內涵式增長可謂正當其時,意義深遠。這場變革,不僅是北京現代應對產能限制的明智舉措,更是站在更高起點,迎接即將到來的百萬輛產銷體系,打造北京現代未來大版圖而構筑的堅實內核。
除北京現代之外,2010年伊始,各家汽車企業也紛紛亮出新政。日前,廣汽集團已啟動整體上市計劃,擬借殼駿威汽車而登陸香港市場;無獨有偶,一汽集團的整體上市也是箭在弦上;此外,奇瑞汽車、力帆汽車、比亞迪、眾泰汽車等多家公司的IPO也在有序推進,車企今年有望掀起上市潮;上汽集團將把服務世博會、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開拓海外市場作為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駕馬車,確保上汽全年跨越整車銷售300萬輛和自主品牌汽車翻一番的新臺階;華晨汽車則提出基于未來5-10年的發展戰略構想的“139”計劃。
專家評論:隨著中國汽車在品質提升、品牌建設、技術研發、管理水平以及海外開拓的多方位發展,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加強,從而邁向汽車強國。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