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輪胎市場需求紅火,不少輪胎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都在大規模擴產,或者新上輪胎項目。國內目前到底有多少家輪胎企業上了多大規模的項目,竟沒人能說得清楚。輪胎分會有個粗略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全國橡膠制品業(主要是輪胎)投資同比增長29.6%。據了解到的部分項目粗略估計,今年半鋼胎產能將增加3000萬條以上,全鋼胎產能將增加1000萬條以上。
產能過剩問題又浮出來。
業內也有人認為輪胎產能不存在過剩。這種觀點都是建立在出口市場穩定的基礎上。他們認為,國外市場這么好,我們為什么不去占領?國外也在投資,難道讓別人去占領?市場應有一定的前瞻性,產能富余20%應該算正常的表現,否則需求增大而我們供不上豈不吃虧。
而相信輪胎產能過剩的人士則認為,把40%的輪胎市場份額建立在競爭性很強的出口市場上,本身就是一種過剩的表現;國內輪胎價格下調容易上漲難,也是過剩的表現;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還是過剩的表現;非“三包”輪胎相當有市場,更是競爭激烈的表現。
倪潔人表示:“從去年的情況看,產能應該是不過剩的,因為企業的開工率都很高。大家都看好2010年,都有擴產的想法,但這些產能如果都上去就可能會過剩。不過各廠都很自信,都認為自己的輪胎能賣出去。如果真的無限制地上項目,就會造成產能大、競爭加劇、利潤下降,今年的銷售難度會增大。”
曹朝陽認為,新世紀以來輪胎行業的投資熱度一直不減。前幾年是載重胎熱,2007年又開始轎車胎熱,中間還夾了一個巨胎熱。投資很盲目,看你上什么我就上什么。“行業投入產出至少應達到1∶2,但現在行業利潤率這么低,企業的收益能有多大?現在企業都是以貸還貸,企業只還銀行利息,這個泡沫沒人去捅破。一旦國家銀根緊縮,問題馬上就來了,企業最大的風險是資金鏈問題。”
中橡協名譽會長鞠洪振說,多年來輪胎行業已形成了一個規律,即市場一好,大家就都投資,不管有無條件都想干輪胎。他認為,產能過剩的問題關鍵是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在新產品產能不足、小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多。目前市場需求的低滾動阻力、環保安全的輪胎,只有很少的內資企業開發出來,更說不上生產。因此,企業應加快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國家也應支持有前途的輪胎大廠積極開發新產品,完善產品系列。
雙錢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章萬友認為,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各生產企業明顯感到市場需求不足,呈現波浪型波動;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細分要求的提高和新車型的出臺,市場需求旺盛的高品質、高性價比和適應特定車型、特定市場的輪胎一胎難求,供給不足。形式上的產能過剩實質上是總量過剩,輪胎行業內涵的發展跟不上市場的內在需求是導致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表示,產能是否過剩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當國內外輪胎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時,增加投資、新增產能不會造成產能過大。目前,造成我國輪胎產能過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了輪胎需求,輪胎出口大幅下降;二是我國輪胎企業太多,低水平重復建設多;三是輪胎技術含量不夠,產品檔次較低,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力不強。
范仁德認為,輪胎產能過剩原來就是潛在的問題,現在由于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這個問題更突出了。目前國內不少新上輪胎項目打的旗號都是技術改造、結構調整、節能環保,但很難都能真正做到,這會進一步加重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的情況雖然沒有像鋼鐵、水泥等行業那么嚴重,但現在不及時提醒,發展下去將會非常嚴重。擴大內需肯定是今后的一個方向,即使內需增加也要控制產能盲目擴大。”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