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醞釀了近7年之久的《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條例》,現已初步形成草案;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已經起草了《關于對進口翻新用舊輪胎實施備案、檢驗監管的公告》,預計年內就將公布實施。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會長周林燕日前向記者介紹了我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的現狀和問題。
廢舊輪胎該給誰?
只好誰上門就給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有7300多家汽車修理廠,但真正具有一定規模的只有470多家。它們在維修過程中不知道該把換下來的輪胎處理給誰,只好誰上門就給誰。“廢舊輪胎的回收、翻新和循環利用是一個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重要領域。”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會長周林燕說。
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回收,但目前,我國廢舊輪胎回收主要靠個體農民進城收購。由于廢舊輪胎資源分散,回收無序,每年約有40%左右的廢舊輪胎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商務部已在全國24個城市建立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并將從行業市場準入、回收體系市場準入和加工處理利用企業的市場準入3個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回收市場網絡體系的建設和管理。
從調查來看,由于我國至今沒有通過法律建立良好的有償回收機制,相當一批有能力回收的國有企業因利潤微薄而不愿回收,所以除小部分由專門的廢舊輪胎回收民營企業處理外,絕大部分的廢舊輪胎被活躍在公路兩側、大大小小的運輸集散地的個體經營者回收了。由于缺乏政策引導和有效的行業管理,再生膠生產企業受利益驅動,盲目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市場秩序混亂。
稅賦不合理稅賦過多
收購免征增值稅,但利用卻不免稅
周林燕也提到,不合理的稅賦已成為阻礙廢舊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的政策性問題。現在,我國對廢舊物資回收單位銷售其收購的廢舊物資是免征增值稅的,但利用廢舊物資加工產品卻不享受免稅政策。
周林燕還介紹說,在國外,大多數國家的廢輪胎回收享受政府法定的補貼,而我國迄今未設立這種國際通行的管理制度。為了扭轉這種回收體制上的落后局面,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在廣泛調查和聽取會員企業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條例》。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