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涉22億美元貿易的中美輪胎“特保(又稱特殊保障措施)案”引發的關注正持續升溫。戲劇化的一幕是,在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最早上書要求限制進口中國產輪胎后,美國輪胎產業協會以及美國輪胎自由貿易聯盟已相繼站出來反對“特保”,前者代表遍布美國的6000多家小企業,而后者是由美國6家輪胎進口商組成的。
但按照程序,懸念仍將直至9月17日才能解開,美國總統奧巴馬屆時將對該次“特保案”做出最終裁定,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此前調查認定:中國輪胎產品進口的大量增加威脅了其國內產業,并在中美輪胎“特保案”的救濟措施建議中指出:在現行進口關稅(3.4%~4.0%)的基礎上,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加征3年的從價特別關稅,第一年55%,第二年45%,第三年35%。
“如上述措施通過,中國輪胎出口美國將損失近半,達到11億美元,同時將影響約10萬工人就業。”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鄧雅俐如此估算。
中國6巨頭聯合赴美應訴
記者日前獲悉,中國輪胎生產龍頭之一的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中策)、風神股份(600469,SH)等國內6家輪胎巨頭已經赴美展開聯合應訴和游說。
“在輪胎行業,這也是國內企業第一次主動組織起來為抵制‘特保’赴美展開游說。”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稱。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公開聽證會前夕,上述6巨頭剛剛完成聯合應訴準備。
杭州中策是創建于1958年的國有企業,其官方網站介紹已 “在中國橡膠制品企業中名列第一位”。杭州市外經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杭州中策2008年總計完成輪胎銷售將近148億元,而國際貿易實現銷售收入5.2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銷往美國。
杭州中策董事長沈金榮并不諱言此次 “特保案”的影響,他表示該項爭議對杭州中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如果裁決通過,我們的生產經營將會面臨巨大壓力。”
風神股份董秘辦人士昨日則指出,風神股份出口份額較小,“因此沒有多大影響。”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人士認為,中美輪胎“特保案”的敏感之處在于它可能將成為中美經貿中的一個風向標,“特保同反傾銷一樣,都會對出口國帶來極大的壓力與影響,甚至會使一個行業瀕臨困境,特保更可怕的是,特保申請到最終裁決往往不用半年,被調查方申辯的機會很少,但制裁卻十分嚴重。”
最終裁決仍留懸念
就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公開聽證會上,大量中國輪胎進口是否是美國企業退出低端替換輪胎市場的主要原因成為辯論的關鍵。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熟悉“特保案”的人士指出,該協會在上述公開聽證會上提出了幾點應訴理由。首先,中國輸美輪胎主要集中在低端的更替輪胎,而美國本土企業主打高端品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很多輸美輪胎是由美國企業在中國設廠制造的。
其次,中國輸美輪胎并未有持續的迅速增長,2007年至2008年里,中國輸美輪胎占美國輪胎消費總金額的比例僅增長2.7%。
第三,如果對中國輸美輪胎采取特保措施,將直接提高美國汽車廠商的輪胎成本。
在當日的聽證會上,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普呂薩指出,根據他的研究,美國如果借助輪胎特保措施保住一個就業崗位,結果將會損失25個就業崗位,總計美國將會因此損失2.5萬個就業崗位。
接受采訪的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人士對中方聯合代表團游說成功充滿信心,“我們相信溝通能夠使得美國方面最終放棄采取特保措施,畢竟這對雙方都不利。”
事件背景
中美輪胎“特保案”發展歷程
4月20日,美國鋼鐵工人協會宣布,依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421條款,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對中國輸美商用輪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請,要求美政府對中國出口的用于客車、輕型卡車、迷你面包車和運動型汽車的2100萬個輪胎實施進口配額限制。
4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聯邦紀事上公告啟動對中國輪胎產品的特保調查。這是時隔三年多之后,美國又一次對中國產品發起特保調查,而且涉案金額巨大。
6月1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乘用車及輕卡車輪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損害裁決,認定中國輪胎產品進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脅造成美國內產業的市場擾亂。
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對中國輪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對乘用車、輕型貨車用中國制輪胎征收3年特別關稅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額外征收的關稅分別為55%、45%、35%。
8月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華盛頓舉行聽證會,就“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聽取各方意見。這已是美方第二次就這一特保案進行聽證。
9月2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咨詢財政部、勞工部、商務部等部門意見后,向奧巴馬提出相關建議。
9月17日,本次聽證能否促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做出公正合理的決策這個答案還要等到9月2號才能揭曉,之后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通過綜合各方意見后做出一個最終裁決。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