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建議,美國政府可能從今年 9月開始,連續三年對來自中國的進口輪胎加征最高55%的特殊保障關稅,而目前正常的關稅水平是3%左右。
由我國橡膠工業協會和國內輪胎生產企業等人員組成的一個民間游說團已于8月3日奔赴美國,針對美方“對中國輪胎產品連續三年加征高額關稅;一事進行抗辯和申訴,同時他們還將參加美方8月7號就此案舉行的聽證會。
近兩年中國制造的輪胎40%左右出口,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國市場,出口額接近22億美元,占美國市場消費量的17%。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如果美國采取這種特保調查,其他國家也可能跟進,這樣的話形成一種世界性的貿易保護混戰,所以說我們是堅決反對的。;
【要聞點評】
中美輪胎大戰,使得中國輪胎業面對嚴峻挑戰。其實,近年來中國的輪胎業高速發展,卻掩益不了發展中的諸多問題與尷尬,輪胎大戰更是把這些問題進驟然突顯在我們面前。
中國輪胎的8種尷尬:
頻遭反傾銷:中國輪胎出口遍布全球,但是頻遭反傾銷以及其他變相的貿易保護措施(如美國這次計劃對中國輪胎加征特殊保障關稅),近幾年尤甚,且愈演愈烈;
國內市場不敵洋品牌:中國每年出口額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往往是輪胎,但中國汽車輪胎市場卻被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大陸、錦湖、韓泰、佳通等外資品牌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他們在中國市場的野心越來越大,而一些較晚進入中國的外資品牌(如倍耐力)攻勢亦猛;
量大利卻薄:中國輪胎產量大,出口量大,但利潤卻極不相襯地低;
知識產權之困:中國一些輪胎企業起步于“模仿;國際品牌產品,但也因此時遭國際品牌的知識產權訴訟;
內斗:中國輪胎企業多,但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而是在市場競爭中,尤其是國際市場上,經常互相打壓,使“漁翁;得利;
品牌缺失:中國一些本土輪胎企業制造的輪胎的質量與外資的不相上下,但就是打不進中國市場上的外資汽車品牌的配套體系;
小車輪胎之殤:中國能造出創紀錄的超巨型工程輪胎,在工程機械輪胎方面,在小車(轎車)輪胎卻捉襟見肘;
橡膠產量不足:我國每年的輪胎生產對橡膠的消耗量巨大,但中國本土的橡膠產量卻總是趕不上,受制于從國外進口;
廢就輪胎處理落后:國內的二手和廢舊輪胎處理中存在諸多可造成安全隱患的做法,而真正的輪胎翻新再制造行業很難說已走上正軌。
逆境中的曙光:
我們也可以看到,針對行業中存在的這諸多問題與尷尬,中國輪胎業也采取了不少改進與應對措施:
中國在應對各種貿易保護措施時越來越理智,越來越有經驗。學習國外的做法應對國外的保護主義,按國際法規和慣例來處理,并已形成了中國商務部、行業協會、企業三方共同努力的做法,其中行業協會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的作用,但企業間的聯合應對仍不盡如人意;
一些中國輪胎企業已經在產品技術附加值上有了很大提高,并以積極的國際化策略、值得信任的質量和交貨期,改變了部分國外客戶對中國產品的印象;
中國許多本土輪胎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有很大進步,知識產權意識亦加深;
一些輪胎企業已經開始通過各種營銷手段,積極打造品牌知名度,與國際品牌競爭;
中國部分地區已加大了橡膠這一戰略性原材料的生產,以減少中國輪胎業對進口橡膠的依賴;
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已申請成立輪胎翻新再制造專業委員會,對我國輪胎翻新再制造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必有推動作用。
總之,面對危機與挑戰,中國輪胎不應僅僅是被動地應對,而是更快更主動地進行產業調整升級,希望總在危機中孕育誕生!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