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6月18日宣布,中國輪胎產品進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脅造成了美國國內產業的市場擾亂。金融危機爆發后,ITC一直在就業問題上面臨著社會壓力。此項裁定意味著,未來中國輪胎對美出口將面臨更大阻力。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一位內部人士表示,ITC首輪裁定結果在中方意料之中,但他對奧巴馬總統的最終裁定結果表示樂觀。
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6月2日,ITC組織召開聽證會期間,商務部曾派出由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劉丹陽帶隊的代表團,赴美國本土聘請律師進行抗辯。來自中國的十幾家輪胎企業代表出席聽證會,佳通作為企業代表發了言。幾家規模較大的輪胎企業如佳通、華南、三角等還自行聘請了律師,協助商務部參與對ITC的抗辯。
據稱,劉丹陽會見了美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及其他一些美國政府官員,一方面溝通情況,同時也提出了交涉。中國方面主要是向ITC提交了一些美國輪胎企業的經營案例,以證明中國向美輸入輪胎與美國本土企業減員并無關聯性。
佳通輪胎總經理李懷靖認為,美國輪胎行業勞工失業,是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而非中國向美國大量出口所致。美國輪胎企業在前五六年就開始退出低端輪胎市場,轉而從事高檔產品的生產。高端輪胎產品附加值高,但市場空間不大,導致一些輪胎企業出現裁員。此后,很多美國輪胎廠商轉而向中國尋找替代產品,以填補國內低端市場的空白。
包括固特異(Goodyear Tire & Rubber)、固鉑(COOPER)、米其林在內的知名輪胎廠商均已表示,不會參與美國鋼鐵工作聯合會發起的這次制裁。
“美國輪胎企業很多都在中國設有工廠,他們夾在工會與自己的生意之間,位置比較尷尬?!币晃徊辉竿嘎缎彰闹袊喬テ髽I負責人分析說。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內部人士表示,2008年中國生產輪胎總量在1.7億至1.8億條,其中一半用于出口。美國是中國輪胎第一大出口國,年出口總量達4600萬條,銷售收入達17億美元。如果美國對中國輪胎出口實施制裁,對中國輪胎產業將產生不利影響。
某企業負責人則認為,如果中國輪胎出口美國的總量從4600萬條降至2100萬條,將導致2萬至3萬中國輪胎工人失業。
事實上,ITC公布裁決對中國輪胎行業對美出口的影響,自結果宣布之日起就已經顯現。
與美國有大量生意往來的青島福臨輪胎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子金講,7月份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訂單還比較正常,到8月份以后,美國方面就不敢訂貨了。
ITC將在6月底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貿易補救建議,并將于7月9日舉行聽證會,在聽取包括中國相關行業企業、中國貿易代表在內的各方意見后,于9月2日將制裁方案遞交美國白宮,奧巴馬本人最晚將在9月17日做出最終決定。
6月19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ITC裁決結果首次做出官方回應,稱來自ITC的裁決既不符合客觀事實,也違背世貿組織和美國內法的相關規定,“中國政府對此深表遺憾”。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