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奮進的號角在如皋公司又一次吹響
——如皋公司第一條農業子午胎誕生側記
2009年4月27日對于如皋公司來說,又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雙錢公司第一條農業子午胎在如皋公司下線,這條農業子午胎的誕生又一次吹響了如皋公司催人奮進的號角。
近五年來,從項目建設到生產運行、質量提升,再到自主新品開發,如皋公司的管理內涵全面提升,企業得到長足發展,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一大批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在“無私奉獻、團隊協作、求實奮進”的公司精神感召下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項目建設、新品開發等任務。他們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績是如皋公司發展過程中的寶貴財富,而他們在農業子午胎誕生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為如皋公司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與時間賽跑的項目團隊
2008年12月22日,如皋公司董事會決定啟動農業子午胎項目,要求在2009年5月1日前出第一條胎。如皋公司項目團隊雖然在近幾年實施的項目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要實施完成農業子午胎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面對領導下達的任務,項目團隊全體人員不僅沒有怨言,更沒有退縮,他們團結一致,在幾乎沒有任何經驗借鑒的情況下,將任務進行細化分工,憑著各自的工作經驗展開專題研究攻關。項目團隊與技術團隊在半個月時間內進行了10多次的專題研究,決定增加一臺二段成型機,并對臥式裁斷機、鋼絲圈纏繞機和硫化機進行改造。
今年1月份如皋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分別與多家成型機生產廠家進行技術交流,并協同生產、技術人員到設備生產廠家就農業胎成型機的生產情況作了更深入的探討,最后確定了農業胎成型機的制造廠家。
農業胎成型機的設計制造對于生產廠家來說也是新項目,而且時間緊、設備要求高。為了保證進度并達到技術要求,如皋公司項目團隊輪流派人常駐廠家,與廠家研發人員一起研究解決設計和生產中的問題。項目主要負責人之一的侍光燦是一位有著多年設備管理經驗的工程師,從項目開始他一直參與農業胎設備的設計、制造監督和安裝調試工作。他于今年3月底到成型機生產廠家,在成型機生產現場發現,成型機工段夾盤是由外面向里面夾,他經過反復研究,發現這種設計會造成成型過程中漏氣。他帶著問題與廠家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最終解決充氣問題。
在農業胎成型機設計生產過程中,如皋公司項目團隊始終快馬加鞭,積極推進,原本需要4個月才能生產出廠的成型機僅用2個月時間就生產出廠。4月13日成型機到達如皋公司后,安裝人員加班加點展開安裝調試工作,只用了13天時間就完成安裝調試,比正常時間提前了17天。
農業胎硫化機雖然不需要設計制造,但也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工藝上有特殊要求,且蒸汽壓力要在短時間內上升到設計要求,項目團隊經過研究對閥門和管路進行改造,為了不影響系統壓力,在硫化機單機硫化管路上進行改造,經過一周的改造,達到了工藝和壓力要求。
農業胎項目在最初的設計中,需對鋼絲圈纏繞機和大角度裁斷機進行改造,以保證鋼絲圈和簾布的生產,但項目團隊考慮到時間緊,他們就想辦法請東海公司給予支持,將鋼絲圈和簾布放到東海公司生產。東海公司對原有鋼絲圈纏繞機進行改造,滿足農業胎鋼絲圈技術要求,項目團隊多次派出人員與東海公司設備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對鋼絲圈纏繞機進行改造,保證了鋼絲圈的生產。
攻堅克難的技術團隊
農業子午胎骨架材料均為聚酯,在生產工藝、生產條件、生產設備等方面與載重胎和工程胎大有不同,這對如皋公司的技術團隊提出了新的挑戰。從原材料到裁斷、成型、硫化,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技術團隊去攻關。從建立農業胎的基本概念到與成型機制造廠家進行技術交流、對工藝條件逐步了解,再到對機器進行調試和技術改造,技術團隊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
子午線農業胎生產工藝在國內也是一片空白,技術團隊想方設法來了解和熟悉這一領域的知識,通過與成型機廠家進行技術交流,進一步了解農業胎成型機,從而初步建立自己的農業胎施工條件及工藝。從項目開始至如皋成型調試期間,技術團隊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專家和成型機生產廠家進行溝通,在整個工藝和設備調試期間,技術團隊就是通過一個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了對成型機的認知和對工藝的熟悉。
在農業子午胎技術攻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有限的時間與龐大的系統調試工作量之間的矛盾。自從去年12月底如皋公司裝備團隊與裝備生產廠家技術人員一起研究確定成型機的工藝路線開始,到成型機的安裝、調試及硫化機的改造,技術團隊都處于一種極其緊張的節奏中,他們克服了調試時間緊和設備參數、技術參數有限的困難,在調試和摸索中不斷積累和完善技術數據。同時在調試過程中不斷完善成型工藝,特別是農業胎成型工藝,胎體簾布正包、反包要求不同于全鋼絲子午線輪胎,技術團隊的李向軍等同志和外國專家、技術人員、裝備人員、操作人員一起探討,進行多次試驗,從而保證了第一條輪胎的順利下線。
新材料的應用、簾布的裁斷、胎面纏繞也是技術團隊攻關的技術難題。新配方中的新原材料請購周期長,無法滿足調試需要,為保證及時調試又不影響調試質量,技術團隊采用相同性能的現有原材料作為替代,技術團隊的呂明等同志根據配方要求、工藝條件及檢測方法進行摸索,進行了3次膠料檢測、口型調試、壓出工藝調試。鑒于對新簾布了解的不足,技術團隊與集團公司進行技術交流,確認簾線規格,向東海工廠提供技術參數,解決骨架材料的壓延以及鋼絲圈的纏繞問題。
精益求精的一線員工
對于已習慣于全鋼載重胎一次法成型的一線員工來說,農業胎成型機無疑是一個新生事物,一切都是陌生的。為保證按時間節點出胎,成型機的安裝和調試最多只有兩周的時間。為此,調試小組安排好了詳細的調試節點,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務并指定了調試負責人,按時完成了安裝調試工作。
農業胎成型機較為復雜,與全鋼載重胎成型機存在很大的區別。其后壓輥的斜面平行度、中心度和水平度的要求相當精準,這就給安裝調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以丁翔為組長的安裝小組通過打分段式百分表的方法測量精度,多次進行測量和調整,將后壓輥主軸的精度嚴格控制在技術標準以內。成型機的旋轉臺、旋轉尾柱都要保持與主軸的平行度的高度一致。這給調試工作帶來又一個難題。調試小組人員經過連續10小時反復的實驗,最終實現了預定的安裝調試目標。
為了保證安全裝置和成型機安裝同時進行,安裝人員按照精益求精的要求,在成型機上加裝拉線急停與供料架保護光電,并更換階梯,加裝防護攔,將成型機上所有直角打磨成圓角,使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硫化機的閥門改造也是農業胎項目設備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原硫化機PLC程序和監控畫面都沒有足夠備用的閥門,硫化改造小組顧如江、黃山軍等同志一邊聯系廠家更改軟件,一邊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編制。由于廠家調試軟件出現了問題,推遲到貨,他們只能自己編程,將總體程序聯合起來進行最后總調試,從控制器到氣源回路,再到工藝閥門動作,不放過任何小細節,認真核對。但在4月26日模擬硫化過程中,卻出現了冷卻水閥門不動作的問題,當時已經是晚上9點半,他們相互鼓勁、沉著應對,經過近1小時的程序調整,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冷卻水閥門不動作的問題。
在此次農業胎成型機和硫化機安裝、改造、調試過程中,面對困難和壓力,丁翔、沈亞東、黃山軍等老員工多次主動加班,一心撲到工作上,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始終保持著一種對工作兢兢業業的態度。安裝過程中,他們不放過一個螺絲,一根銅線,相互之間默契配合,通力合作,從最細小的地方著手,將現場安裝與今后維修聯系起來,調整好每一個機械動作,嚴格區分通訊線與信號線,增加相關屏蔽裝置,將細節做到了極致。
除了安裝調試的一線員工外,生產一線員工也是按照精益求精的要求參與調試。生胎制備B工區的戴曉峰、劉冬峰等3名員工參與了成型機生產廠家調試到如皋公司調試的全過程。他們在第一時間對機器的操作要點、工藝參數認真學習了解。在調試生產過程中出現內襯層傳送過程中易卡料、打裥等問題,他們積極與安裝調試人員溝通,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簾布內襯層貼合時,因簾布寬度大于貼合鼓,導致簾布、內襯層容易貼偏,戴曉峰向技術人員提出了在內襯層、簾布上定中心線,以增強貼合精度、便于操作的建議。3名生產員工在調試生產過程中還總結了成型機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為以后員工機臺操作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范指導。
如皋公司第一條農業子午胎的順利下線,凝聚了如皋公司整個團隊的智慧和心血,更是輪胎研究所、載重、東海、大正等公司的大力配合、共同奮戰的結果。同時,農業胎項目的開展,促進了如皋公司技術管理和裝備管理的提升,為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提供了學習成長的機會。要實現農業子午胎全自動化和批量化生產還需要技術團隊和裝備團隊去不斷攻關。我們堅信勇攀高峰的如皋公司團隊一定會迎難而上,攻克一個個難關,用最短的時間將高質量的農業子午胎投放國、內外市場,農業子午胎必將成為如皋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