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鬧的沸沸揚揚的中美輪胎特保案即將塵埃落定。這起牽動各方神經的案件,它的背后隱藏了哪些東西,只有在對各利益攸關方做一番考量之后,才能對博弈有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于處在貿易摩擦漩渦中心的“中國制造”來說,通過此次事件對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發展、中美經貿關系乃至世界貿易格局作一些反思和總結是必要的。
當下,中美輪胎特保案進入關鍵時期。有必要理清事件本身和各方訴求。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目前處于美國政府的審核程序中,除起訴方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強力支持外,中方和美方業界是一片反對聲。這是一起明顯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案件。美國輪胎特保案既缺乏事實基礎,又缺乏法律依據,對中美利益都有害。中方既不存在低價傾銷,也不存在非法補貼,中國輸美輪胎是合法、正當的交易。
崗位和就業之需是最直觀的利益訴求。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看重的是自己的就業問題,尤其是在美國經濟受危機影響深重,經濟不景氣,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他們希翼的是短期的飯碗。他們稱,大量進口中國輪胎損害了美國輪胎產業的利益。而事實是,中國輪胎大多是低端產品,并不構成對美國輪胎的威脅。
據統計,此次輪胎特保案涉及20余家中國企業,如果此案成立,中國的出口企業以及工人就業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大約10萬名中國從業人員可能受到影響。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放棄物美價廉的中國輪胎,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而就業崗位更不會因此增加多少。美國汽車商代表也表示,對中國輪胎進行制裁將抬高美國汽車成本,損害美國汽車業的競爭力,也不會給美國輪胎產業帶來好處。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眾所周知,鋼鐵、紡織等行業是“夕陽產業”。業內普遍認為,輪胎行業有勞動密集的特點。在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美國企業采取了產品升級戰略,將利潤低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轉移,是很現實而且很理性的選擇。美國輪胎經銷商也指出,他們之所以轉向中國等國購買低檔輪胎,就是因為美國企業已主動放棄在本土生產這一薄利產品。全球產業分工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美國制造業也不例外。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認為,美國經濟以其開放和自由著稱,時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更應該因循和秉承傳統,身體力行,而不是與之相悖。美國應該清楚,其經濟真正的優勢在于高科技產業,而不是被“自然淘汰”的落后產業,這種基于比較優勢的貿易互補,才有利于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實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是平等的,生產制造鏈條在全球布局,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因此它才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中美密切的經貿關系達成了利益的相關性和紐帶。事實上,經濟全球化中的產業分工和轉移無論是對出口國家還是對進口國家而言,都是雙贏的選擇。
中國輸美輪胎中相當一部分屬于美國輪胎制造商的產品,制裁實際也將打擊美國企業的利益,是對美國利益的損害。對中國輪胎設限也不能解決美國汽車工業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基于西方經濟和政治的密切關系以及美國的國內體制,工會作為傳統利益集團的代表之一,因循歷史,植入文化,顯示出強烈的保守特性。在國會選舉中、在總統選舉期間,奧巴馬政府都需要來自這些行業的利益團體的選票,來撈取政治上的好處,與美國工會關系密切的民主黨執政,奧巴馬當局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來做平衡、審慎地應對。
由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因此也成了貿易保護措施的最大受害國。貿易保護措施也“花樣翻新”,保護手段正由傳統的關稅壁壘和反傾銷措施向技術壁壘、知識產權保護、綠色壁壘等手段演變。金融危機嚴峻的壓力更是助長了此類行為,隨著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制造”正成為主要的靶子。
此間有分析指出,中國當初之所以不惜付出相當代價、承受相當風險加入世貿組織,期望之一就是希望借助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更好地維護本國貿易利益,避免貿易伙伴在貿易爭端中運用其國內法律對中國予取予求。因此現實之際,應該積極應對,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和規則之下,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爭取利益。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應該了解美國的政府體制、法律、工會以及企業文化等。
何世紅認為,除了積極應對之外,更應該做的是從戰略上,主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苦練內功,向高端產業進軍。“中國制造”不應該僅僅是低成本產品的供應者,更應該成為國際市場上成熟的參與者,加快中國產業機構的調整和升級是最有效應對貿易壁壘的辦法,也是獲取市場的利器。
在勞動力資源豐富,工業化還沒有完全成熟的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在當前很具有現實意義。由于中國在制造業當中越來越具備競爭實力,在勞動力、原材料、廠房等方面都顯示出質優價廉的特點,因此應繼續發揮這種優勢。同時,我們更應該進行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主動追求更高利潤的高檔次輪胎。從長遠來看,這是獲取核心競爭力的唯一和根本途徑。
“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培育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促進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打造獨具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最好的應對之策,才能在未來發展中謀取更多的話語權。”何世紅這樣總結道。
中美經貿的密切性導致了中國對美國市場一定程度上的依賴,美國消費者和“中國制造” 緊密相連。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更好地擴大內需,將是更為長遠的應對。讓三駕馬車更好地齊發力,才能促進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有媒體認為,此次事件,將是對奧巴馬政府貿易政策的考驗。如果奧巴馬批準輪胎特保案,這將鼓勵更多的美國業者采取類似措施,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將勢在必然,甚至引發貿易戰進而危及全球貿易。中方希望美方基于自身利益和中美經貿關系大局的考慮,作出正確決定。
此間流行的“G2”說法佐證了中美對全球貿易和經濟所擁有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前的金融危機形勢下,中美有待更好攜手來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重塑世界經濟的未來。
何世紅指出,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美兩國是全球貿易體系的受益者和參與者。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更加開放的貿易體系符合雙方的利益。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的中國和美國,出現一些貿易糾紛、摩擦是正常的。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將是,雙方在利益上的平衡,在具體的關稅稅率上,雙方將相互讓步,大小則有待雙方博弈。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