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正式對進口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乘用車及輕卡充氣橡膠輪胎啟動反傾銷調查。
本輪調查可謂一波三折。早在“五一假期”期間,歐盟委員會發布網頁,宣布將對中國生產的汽車輪胎發起反傾銷調查,隨后又于5月6日撤回了該網頁。
5月7日,國際輪胎制造商協會(ITMA)主席Alfred Graham在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代表在北京的談話時,進一步確認,反傾銷調查將重點關注“中國產PCR和LT輪胎”,即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大概于5月20日發布詳細內容。如今,調查正式啟動...
歐盟對華PCR啟動反傾銷調查
本案被調查產品為原產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充氣橡膠輪胎,用于小型汽車(包括旅行車和賽車)以及載重指數不超過121的公共汽車或卡車。參考歐盟HS編碼:40111000,40112010(HS編碼僅供參考,以產品描述為準)。
傾銷調查期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損害調查期為2021年1月1日至傾銷調查期結束。
利益相關方如果希望對申請書(包括與損害和因果關系有關的事項)或有關啟動調查的任何方面(包括對申請的支持程度)發表意見,必須在本通知公布之日起37天內提出。
任何關于啟動調查的聽證請求必須在本通知發布之日起15天內提交。
調查機關稱,考慮到可能存在較多出口商,將使用抽樣程序確定答卷出口商及生產商。有意參加抽樣的企業應當在立案公告發布之日起7天內提交調查機關所要求的信息。
抽樣結果通知發布后,各利益相關方可在抽樣結果發布之日起3日內對抽樣結果進行評論。被抽選為樣本的企業應在抽樣結果公布之日起30天內向調查機關提交完整答卷。
根據歐盟法規,若有臨時措施應當在公告發布之日后7個月前(至遲不晚于8個月前)實施,本次調查應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2個月但不超過14個月內結束。
歐盟企業聯手抵制中國輪胎
公告顯示,本案申請人為Coalition Against Unfair Tyre Imports(反對不公平輪胎進口聯盟),其于2025年4月7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請。
這個聯盟,何許人也?據車轅車轍了解,依據2023年10月30日tyrepress報道中透露信息,該聯盟很可能是由歐洲翻新協會BIPAVER與幾家歐洲頭部輪胎制造商一起成立。
本次啟動的反傾銷調查,將對中國PCR造成重大打擊。要知道,2017歐盟對中國產TBR雙反之前,中國TBR占歐盟進口的64%。雙反后跌至如今的14.5%,差額被泰國、越南等東盟產TBR所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歐盟對華TBR的雙反,也是由反對不公平輪胎進口聯盟提起申請的。
自2019年以來,歐洲輪胎生產成本相對于亞洲大幅上升,尤其是能源成本,勞動力和其他投入成本也在大幅上升。與此同時,高通貨膨脹率和利率上升導致歐洲家庭預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消費者轉而購買成本較低的進口輪胎。
據了解,歐洲(歐盟27國加英國)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PCLT)輪胎的強勁表現一直持續到2025年的前兩個月: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中國、東盟國家和印度對這一增長做出了貢獻。
2024年,歐洲全年PCLT進口量增長了17%,其中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18%,達到1.18億條,遠超第二名韓國的2200萬條。
輪胎企業,低價非久策!
2024年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墨西哥對中國輪胎征收14.82%反傾銷稅,巴西將乘用車輪胎進口關稅從16%提升至25%,南非對柬埔寨、泰國轉口輪胎啟動反規避調查,美國則對東南亞輪胎產能征收36%-49%的對等關稅,導致中國輪胎出口成本激增。
多重圍剿下,國內輪胎行業承壓顯著: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對393家重點會員企業的統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橡膠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429.16億元,增長6.57%,增幅較上年同期減少9.10個百分點。
低價競爭模式正反噬產業生態,既擠壓國內同行生存空間,又引發全球市場警惕。因此,破局需立足長遠,構建核心競爭力:
輪胎品牌應注重品質升級與品牌重塑,突破“低價”標簽,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大規格輪胎、航空輪胎、賽事輪胎等高端產品,結合“中國智造”“綠色出行”等國家戰略敘事,提升品牌文化溢價。
同時,企業海外建廠呈現“去東南亞化”趨勢,例如,玲瓏輪胎布局塞爾維亞和巴西、森麒麟進駐摩洛哥、中策與賽輪落子墨西哥,通過分散化布局化解貿易風險,推動產業轉型。
此外,企業更要實現技術突圍。雖在商用車胎和工程機械輪胎領域,國產輪胎逐步趕超國際品牌,但高價值輪胎乘用車輪胎仍需發力,以技術壁壘構筑競爭護城河。
結語:貿易壁壘倒逼產業進化,面對全球關稅大棒與新興市場貿易壁壘,中國輪胎產業需將危機轉化為重構全球價值鏈的契機。唯有以不可替代的價值突破封鎖,方能掌握戰略主動權。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