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輪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輪胎行業通過產能擴張、技術升級和全球化布局,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與此同時,外資品牌在華投資策略也轉向高端化和智能化,形成中外企業競合共生的新格局。
中國胎企:從國內“內卷”到全球布局
據統計,2024年中國輪胎企業新增投資近300億元,涉及超20個項目,新增產能達9300萬條半鋼胎和800萬條全鋼胎。龍頭企業如中策橡膠、賽輪輪胎等通過山東、江蘇等地的產能擴建,鞏固國內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輪胎大省山東省將輪胎產業調出“兩高”名單后,多個輪胎項目密集上馬,產能置換政策加速行業整合。
海外產能方面,面對歐美國家持續的關稅壓制,中國輪胎企業通過“出海”規避貿易壁壘并貼近市場,加速“中國 + 東南亞 + 歐美”的布局。2024年,15家企業參與的19個海外項目投資超300億元,新增產能8000萬條,重點布局東南亞(如印尼、越南)和墨西哥。例如,賽輪在墨西哥、印尼同步推進半鋼胎項目,中策橡膠印尼工廠一期已投產,年銷售額預計達52億元。
中國輪胎商務網(tirechina.net)分析認為,中國輪胎行業的產能擴張浪潮,本質上是產業升級與全球化競爭的雙重邏輯交織的結果。2024 年中國輪胎產量突破 11.8 億條,同比增長 9.2%,出口量達 6.8 億條,占全球市場份額的 30% 以上。這一數據背后,是企業對市場機遇的精準把握。
外資品牌:從產能轉移到高端滲透
在中國輪胎品牌的崛起,同時面對中國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外資企業通過技術壁壘和高端化策略推進“中國再定位”,折射出全球輪胎產業格局的深層變革。
例如,米其林沈陽工廠投資 3 億元將卡客車胎產能轉為乘用車胎,普利司通關閉沈陽工廠并加碼無錫高端乘用車胎產能,未來 3 年計劃投入 5.62 億元。這種 “退低端、進高端”的產能結構調整策略,與中國市場消費升級趨勢高度契合。
外資輪胎品牌也通過技術與資本雙輸出鞏固品牌優勢,例如優科豪馬杭州工廠投資 36.42 億元建設年產 1400 萬條智能工廠,采用工業 4.0 技術提升效率;米其林通過孵化基金投資中國出行科技企業,探索輪胎與智能網聯的融合場景。
此外,外資品牌還加速與中國車企合作以深化本土融合,米其林為蔚來 ET7 提供定制化輪胎,普利司通成為新勢力理想汽車配套供應商,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國輪胎產能擴張既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全球競爭的戰略突圍。外資品牌則憑借高端化與新能源賽道維持優勢。
而未來隨著規模紅利逐漸消退,行業將呈現“國內整合、海外深耕、技術競逐”的多元競爭態勢,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將成為勝負手。這場產能競賽的終極目標,不是簡單的產能數字堆砌,而是在全球輪胎產業價值鏈中實現從 “中國制造”" 到“中國價值”"的躍遷。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