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小伙周振鋒利用廢舊輪胎制作的雕塑作品。
“隨著私家車輛增加,廢棄輪胎逐年增多,如無法有效處理,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我就想著如何利用自己所學的雕塑知識,‘變廢為寶’將廢舊輪胎做成工藝品。”今年26歲的甘肅省慶陽市小伙周振鋒說,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環保的行動中來。
周振鋒現在是河北美術學院的一名佛像研究員,平日里他是嚴謹細致的研究工作者,業余時間他則是樂此不疲的“輪胎雕塑達人”。
暑假期間,周振鋒從河北回到了慶陽老家看望父母。周振鋒的家在西峰城郊,是一處簡單樸素的農家小院。聽說周振鋒回來了,還帶了許多作品,不少親戚家的小孩好奇地趕來,想要把這些奇妙的“老虎”“馬”“羊”探個究竟。
在周振鋒家大門前立著的一匹大約兩三米高、周身有著漂亮紋理的“黑馬”。走進后院,周振鋒正在制作一只“小恐龍”。“先得用鋼筋搭出恐龍骨架,然后一點點焊接起來,隨后用清洗后的輪胎條一圈圈地纏在鋼筋上,再用氣槍釘固定。”周振鋒一邊介紹一邊手里不停的干著活,不一會兒,“小恐龍”從一具骨架經過填充,漸漸變得“有血有肉”。
周振鋒正在用廢舊輪胎制作的雕塑。
經過幾年的琢磨,周振鋒積累了不少創作經驗,作品也更加精致了。“內部填充和外部造型用的輪胎是不一樣的,內部填充需要纖薄輕細的輪胎,外部則更加注重輪胎紋理,把紋理特點和動物外形融合在一起,才會顯得更加自然和有神韻。”周振鋒介紹說,“黑馬”是他的第一件成型輪胎雕塑作品,“當時沒有太多經驗,只管著做成型,在細節上把握不夠,作品整體還是比較粗糙的。”
近幾年來,周振鋒利用業余時間完成了40余件大大小小的輪胎雕塑作品,造型大多是生肖、恐龍等等。他還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了網絡平臺上,認識到了許多致力于“變廢為寶”的民間手工匠人,一起交流分享經驗。
周振鋒利用輪胎雕塑這種藝術形式,不僅吸引了人們關注到廢舊輪胎的回收處理難題,把環保理念傳播給了大家。
“做著自己喜歡的輪胎雕塑,還能帶動人們關注公益環保。”這對于周振鋒來說,就是最幸福的事了。現在還只是個開始,周振鋒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長期目標——以《山海經》為基礎,去雕塑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異獸。“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為輪胎雕塑注入更多深厚的文化內涵。”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