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3.15汽車消費與發展”互動懇談會上,上海市消保委汽車辦負責人對外通報了今年前兩個月的上海汽車消費投訴情況,結果表明:汽車質量投訴明顯減少,但維修投訴有所增加,令人擔憂。
今年1月和2月,市消保委汽車專業辦共受理消費投訴61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2.86%,這些投訴集中反映在5大方面:一是維修技術差,出了問題相互推諉。此類投訴占今年前兩月投訴總量近四成。如消費者陳小姐發現汽車出現水箱漏水后,先后維修10多次仍未修復。消費者李女士在某維修廠修理轎車后發現右后輪胎插了一個螺絲,與對方交涉時卻被反咬一口說是送修時就存在的。
二是合同約定不明確,作出承諾不兌現。這類投訴占到了34%的份額。有的經銷商在消費者購買之前承諾得天花亂墜,但在買賣完成后往往拒絕履行部分承諾。如消費者劉先生反映:在花11萬元購買一輛某品牌轎車時,經銷商承諾“一條龍”服務,包括上南京牌照。但當費用付清時,經銷商卻突然改口要價12萬元,否則就不辦理上牌。
三是質量問題令人擔憂,出場把關不可忽視。此類投訴占總投訴量的10%。消費者于先生在購買一輛豪華型車后發現ABS警示燈一直亮著,到該店交涉時對方無法告知明確的解決時間。
四是汽車配件質量差,銷售劣質產品。此類投訴占投訴總量的13%,所涉及的產品包括汽車導航儀、發動機機油、大光燈等。這些“問題”配件有的是以舊翻新,有的是假冒偽劣,但銷售方經常以各種理由拒絕退貨和賠償消費者的損失。
五是保險理賠“馬大哈”,出了問題推卸責任。這類投訴占3%。如梅先生反映,去年6月發生交通事故,理賠單據全部交齊,但至今仍有600元的拖車費未予以理賠。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