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軟控(002073)董事長袁仲雪日前表示,未來五年,公司所處行業將實現年均20%左右的增長,公司也將保持至少30%的發展速度。
經過7年的發展,青島軟控結合了自身和外部資源優勢,通過為國際國內輪胎制造等企業提供數字化裝備而實現了自身的高速增長,走出了一條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符合中國國情的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的道路。
目前,軟控已發展成為全球橡膠裝備行業產品鏈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技術研發人員規模最大的企業。
橡膠裝備業軟件龍頭
軟控業務主要是面向輪胎行業提供應用軟件、系統集成和數字化裝備。目前國內專業服務于輪胎橡膠行業的、上規模的軟件企業只有公司一家。
青島軟控不僅僅是一家行業應用軟件開發商,或是一家為輪胎橡膠制品企業提供設備的生產商,而且是一個圍繞工藝技術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不斷提升行業裝備水平和競爭力的先行者。“通過產學研相結合,以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為模式,把信息技術與輪胎橡膠行業的有機結合,是公司核心競爭力所在。”公司副總、董秘張焱告訴記者。
張焱認為,多年來,軟控結合自身對輪胎橡膠制品工業深刻理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端技術含量的軟件產品載入機械裝備中,從而實現“軟硬結合”和“管控一體”。
青島軟控不僅在為輪胎橡膠制品企業提供全面的應用軟件和精密的數字化設備,還依托對輪胎橡膠制造及其設備行業深刻的理解和多年的運營經驗,整合了國內輪胎橡膠設備制造行業內的優質資源,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在領導著國內輪胎橡膠制品企業的技術前進步伐和發展方向。
軟控董事長袁仲雪介紹,公司在業務開展之初,主要是為橡膠行業提供應用軟件。橡膠配料是輪胎生產頭道工序。配方中的任何一種化學原料多一點、少一點或混煉條件不足,都會使輪胎產生嚴重的質量問題,造成一定的事故。軟控決定以軟件為突破口,改變民族工業生產的落后局面。
配料系統是一次典型的集成創新。10年前,我國輪胎企業從國外引進了幾十套配料系統,每套要花100多萬美元,而軟控的自動化配料系統只需200萬元人民幣,而產品質量絲毫不比進口設備遜色。“自從軟控自主開發成功后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外國產品幾乎再沒進一套。”公司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公司配料自動化系統產品占據了國內橡膠輪胎行業80%的市場份額。配料系統的成功讓軟控樹立了橡膠輪胎行業中的地位,也讓公司看到了這一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
2003年,軟控選擇與斯洛伐克瑪塔道爾公司合作,在國內率先引入三鼓成型機技術。通過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2006年,成型機已經占到公司銷售收入的40%以上。隨后,公司又繼續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輪胎檢測機、裁斷機等一系列產品。
公司已經具備了提供輪胎企業所需全套設備及控制系統的能力。
“你想上輪胎廠項目,提出你對規模和技術的要求,只要把資金給我,我就能給你‘復制’一個符合你要求的輪胎廠!”袁仲雪自信地告訴記者。
軟控通過自主創新,利用“水泥+鼠標”的模式,開始實施輪胎企業從控制系統到機器設備整體解決方案,為多家企業實施了“交鑰匙”工程。在激烈競爭的自動化控制及信息化領域,原來上一個年產30萬套輪胎的廠需要7億元,實施“交鑰匙”工程只需要3億元,這大大提高了輪胎企業的運行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袁仲雪說,軟控的精彩之筆是,2002年聯合社會資源共同發起的我國首個輪胎信息化產、研、訓示范基地——青島賽輪子午線輪胎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在這個基地,使用著軟控自主開發的“輪胎企業操作系統”,輪胎工藝生產的程序和各種參數全部由計算機設置。該示范基地就是一個標準的規模化工廠。
這一創新成功解決了輪胎生產的難點——質量均一性,軟控提出的“物盡其控”理論認為,只有控制到位,管理才能到位,才能生產出質量均一且符合不同標準的產品。賽輪公司由于質量的標準化,規模逐年擴張,業績也增長迅速。目前該“賽輪”已成為中國輪胎十大名牌之一,同時該公司也進入了IPO程序。不僅是賽輪,更多的企業受益于“交鑰匙”工程。
幾年來,以賽輪為“范本”,軟控與賽輪公司先后向國內13家輪胎企業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從廠房設計、設備配置、人員培訓直至生產制造以及技術支持,形成了一條龍服務。
年均保持30%增速
無論從安靜的軟件開發人員辦公室還是從軟控轟鳴的生產廠房,記者看到的是忙忙碌碌的景象。在潔凈的裝配車間里,技術工人將一臺臺成型機、檢測機、控制系統組裝下線,分赴到各大輪胎生產企業。
軟控證券部魯麗娜說:“公司目前定單飽滿,新園區的建設以及購進一大批數控加工設備,將對提升公司的產能發揮作用。”
整個橡膠輪胎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橡機軟硬件供應商軟控的快速發展。首先,從全球布局來看,輪胎橡膠行業正在快速向亞洲轉移,這個趨勢使得與輪胎產業配套的輪胎設備行業處于持續景氣的過程中。其次,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國內小的輪胎企業紛紛關閉,大的輪胎企業面臨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這也給橡機企業帶來很大的機遇。
受益于行業的景氣,軟控優勢產品配料系統、成型機實現漸進性增長,新產品領域密煉機、裁斷機、壓延機以及動平衡、均勻性、X光機、全息照相等檢測設備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這為公司的業績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從產品架構來看,2003年及以前軟控產品結構相對單一,銷售收入主要來源于配料系統,2003年配料系統實現銷售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69%。2004年之后,成型機系統漸漸實現規模化生產,并成為公司的另一主要產品,2006年成型機系統實現銷售收入1.4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4%,超過了配料系統實現的銷售收入。
軟控新產品線擴張的步伐非常快。檢測機、裁斷機、內襯層及動平衡機目前規模較小,但增速非常快,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產品鏈豐富的同時,軟控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產品已遍布國內近30個省份,并遠銷歐美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積極建立完備的海外營銷服務網絡。袁仲雪說:“明年公司將加大出口的份額,提升公司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由于公司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需要每年評審,軟控2007年半年報的所得稅率以33%計收,而過去均按10%的所得稅率計收。據了解,公司的軟件企業資質認證沒有懸念,預計全年將以10%的稅率計算。這為軟控業績的穩健增長增加了砝碼。
而談到未來,袁仲雪說:“未來五年,整個行業將實現20%左右增長的大好機遇下,軟控也將保持至少30%的發展速度,爭取用三年時間進入國際橡機前十名!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可持續發展的百年軟控,打造成橡膠行業世界的最高平臺!”
創新打開發展空間
在與軟控董事長袁仲雪交談的過程中,他談得最多的是“創新”。袁仲雪介紹說,公司堅持每年把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到基礎科研當中。到目前為止,公司建立了12個研究所,覆蓋了整個橡膠行業。
“否定自我,持續創新”是軟控的靈魂,為緊跟世界前沿技術,公司加強對外戰略合作,先后與斯洛伐克、美國的著名企業開展子午線輪胎信息化裝備技術合作,與多家國際著名工業自動化產品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時刻把握國際工業自動化、信息化的前沿技術和最新動態,推動技術不斷升級。
從開始堅持將國外先進的技術買回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到如今,軟控的諸多產品已經具備了國際競爭力,早已為國際上的大輪胎企業供應設備,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公司和世界在同一個平臺。通過國際合作,軟控5年走過了別的企業用50年走的路。
在軟控流行一句話,那就是“為創新失敗埋單。”軟控認識到,如果不冒風險去探索,不保護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種子很有可能就被扼殺在“搖籃”里。高科技產業本身就是高投入、高風險,一旦成功,收益也很誘人。“在全鋼一次法三鼓成型機研發上,軟控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而一套售價從四五百萬到七八百萬不等的成型機,公司至今已經售出100多套。”袁仲雪說,“實際上,2007年技術創新帶動規模擴張的效應就非常明顯。”
目前,軟控生產的輪胎生產全線裝備和控制系統,均能達到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公司還獲得了四項國家標準和一項行業標準的第一起草權,反映了公司的行業地位和水平。
軟控目前正在申請國家輪胎橡膠機械國家工程技術中心,該中心建成后,將成為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家國家級輪胎橡膠機械工程技術中心。
此外,軟控長年與青島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項目聯合開發、人才培養等合作;并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聯合創辦了青島橡膠工程專修學院,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下一步,公司還要在科研方面繼續加大投入。”袁仲雪說,公司每年都獲得國家在科研方面的經費支持,同時還將投巨資建設一流的產學研基地。
在橡膠輪胎行業的成功,也使公司具備了向其他行業軟件控制領域進軍的基礎。明年公司將開始建設世界一流的物料輸送實驗室,該實驗室建成以后,這一系統不僅適用于橡膠物料的配送,也同樣適用于化工、食品等企業物料的裝卸領域,并將為軟控打開新的更大的利潤增長空間。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